中國科技考古 耗6年復原北周武帝「清瘦英武」容貌

左爲宇文邕面貌復原圖,右爲唐代閻立本繪製的「歷代帝王圖」中宇文邕形象。(新華社/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想了解古代皇帝的長相,不用再看畫像,DNA就能復原真容。中國科技考古團隊使用專門適用於古DNA的捕獲探針,在北周武帝肢骨樣本上獲取了百萬個基因位點,歷經六年終於還原北周武帝頭髮、皮膚、瞳孔等關鍵特徵,「描繪」出宇文邕頭像,這是中國首次以科技考古方式復原古代帝王容貌,賦予歷史鮮活氣息,與以往人們想像大不同。

影音來源:YouTube

綜合新華社、文匯報報導,作爲北周第三位皇帝,宇文邕近年來成爲衆多影視劇和文學作品所追捧的熱門題材,然而對於他的真實樣貌卻是衆說紛紜;宇文邕爲鮮卑族,以往人們只能透過中國唐朝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一窺端倪,然而畫像還原程度並不可信。

據報導,在北周高等級墓葬考古研究新進展成果發佈會上,專家介紹,復原中國古代帝王容貌,最大的困難在於獲得古代帝王完整的顱骨和高質量的基因組數據。由於北周武帝的肢骨DNA樣本的污染率更高,已獲得的10萬個位點僅可滿足基本的族源分析,對於推測武帝的面貌特徵尚難以支撐。

去年9月,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團隊用專門適用於古DNA的捕獲探針,再次在北周武帝肢骨樣本上獲取了約100萬個可用的基因位點,較上次提高10倍,還原北周武帝頭髮、皮膚、瞳孔等關鍵特徵。經過6年的反覆嘗試,終於「描繪」出宇文邕頭像。

報導指出,復原的宇文邕相貌清瘦英武精幹,不僅與人們想像中鮮卑族相貌鬚髮茂盛、髮色偏黃和高鼻深目大不相同,也與閻立本筆下的北周武帝面容豐滿、身型富態有所不同。

團隊還發現,鮮卑人羣至少有60%的主要血統來源於黑龍江流域的古東北亞人羣,不同地理區域的鮮卑人內部存在一定的遺傳差異,很可能是鮮卑人與周邊人羣長期通婚融合的結果。這一發現,爲南北朝時期貴族之間「胡漢融合」找到了直接證據。

根據史書記載,宇文邕(公元543至578年)的一生短暫而又傳奇。公元560年,北周明帝宇文毓被權臣宇文護毒殺,時年17歲的宇文邕被擁立爲帝。他在位期間,大舉實行軍政改革,統一中國北方,對後續歷史進程產生深遠影響。公元578年,年僅36歲的北周武帝突發惡疾、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