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刊發:樊代明在第2屆“人醫大會”演講

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的《中國科學報》於2023年8月2日報道:在四川省醫學傳播學會、四川省仁心公益慈善促進會主辦的第2屆“人民醫學傳播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發表主旨演講。

(樊代明院士在第2屆“人民醫學傳播大會”)

報道標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現代醫學迎來拐點,整合醫學大勢所趨》

作者:陳禕琪 / 中國科學報

全文如下——

“現代醫學爲人類生命健康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迎來了一個重要拐點,由於人類體外和體內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因此只有重新明確方向,才能應對這些挑戰。”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四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原院長樊代明在第二屆“人民醫學傳播大會”上作主旨演講時表示。如何保障各生命週期的健康,人類還缺少成熟的經驗。“從年輕人身上得出的經驗能治療老年病嗎?單病種的經驗能治療多病種嗎?這一切變化都要求人類必須作出改變。”樊代明說。

腫瘤整合診治的中國指南

中國每天有 8000 人死於腫瘤。然而,面對如此龐大的患者羣,中國使用的卻是外國的指南;使用同樣的指南,NCCN(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癌症患者的 5 年生存率爲70%,而中國的這一數字僅爲 40%。

“爲什麼使用同樣的指南,5年生存率卻相差 30%?”在樊代明看來,“水土不服”是根本原因。以肝癌爲例,外國患者的肝癌主要由 C 型肝炎引起,而中國的主要由 B 型肝炎引起。就食管癌而言,中國 90%是鱗癌,而外國 80%是腺癌。“在差別顯著的患者畫像下,國內醫生遵循國外指南而開的每一刀、用的每種藥、打的每一針,其精準性都應受到拷問。”

2010年,中國提出整合醫學的概念,旨在從整體出發,將最有效的醫學技術和最先進的醫學知識加以整合,並根據自然、社會、心理等因素進行調變,形成新的醫學知識體系。

2021年,中國抗癌協會組織了 1.3 萬餘位專家,歷時一年多編寫完成首部《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技術指南》(以下簡稱 CACA 指南)。“這部指南學習了國外指南的長處,規避了它們的短處,突出了中國醫生的獨到之處,形成了美國 NCCN 指南、歐洲 ESMO指南和中國 CACA 指南三足鼎立、優勢互補的局面。”樊代明說。

“防篩診治康 評扶控護生”

樊代明介紹,CACA 指南含 53 個瘤種,對應 53 計。整體而言,“防”爲上計,1/3 的腫瘤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可以避免;“篩”爲大計,1/3 的腫瘤通過篩查可以早期發現並治癒;“診”爲妙計;“治”爲生計;“康”爲遠計。“腫瘤患者治療後有人管和沒人管、管得對和管得不對是不一樣的。中國抗癌協會對上千萬人的統計顯示,晚期腫瘤患者最長生存時間長達 40 年。”

樊代明表示,CACA 指南中針對不同腫瘤的診療方法有 60 種,也稱 60 招,其中,“評”爲首招。“得了腫瘤首要不是治,而是評估。以往研究發現,50%的腫瘤患者有貧血症狀、70%是營養不良,讓這些患者直接接受手術只會雪上加霜。我們要治療患腫瘤的患者,而不只是患者的腫瘤。”

“扶”爲高招,即支持治療,缺什麼、補什麼,補到符合手術條件再手術。

“控”爲實招。“我們不再講殺滅腫瘤,而是控制腫瘤生長。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沒有發展爲癌是因爲人體有自然力,所以醫生要做的是保護患者的自然力,不然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樊代明說。

“護”爲新招。50%以上的腫瘤患者不是死於腫瘤,而是死於各種治療對其他器官的損害,因此保護腫瘤患者的正常器官至關重要。

“生”爲絕招。“未來評價腫瘤治療效果不再只以腫瘤殺滅了、縮小了或指標下降了爲基準,而是以人爲中心,看誰活得長、活得好。”樊代明說。

醫學要轉向與“敵人”和平共處

樊代明說,目前中國抗癌協會正在開展CACA 指南的推廣工作。首先是讓 CACA指南進校園,解決中國醫學教育嚴重滯後的問題。預計到 9 月,將會有 200 多所大學引進 CACA 指南。其次是讓 CACA 指南下基層。

“我們已組織 2500 場線下醫生交流會,從河南開始,目前已走過 22 個省份,線上觀看演講人次已突破 19 億。”樊代明說,“另外,CACA 指南官網認證了一萬多名專家,希望通過這種行業認證,保護患者的權益。”

“醫學要轉向。我們總是習慣和病毒、細菌、癌細胞這些‘敵人’鬥,儘管這種思路並無錯誤,但大多數時候我們是鬥不過的,所以學會和它們和平共處更加重要。不過,前提是我們要有強壯的體魄,自體強則健康。生命的長度最終依靠的是人體自然力,而醫學的目的就是保護自然力。”樊代明說,碎片化的知識解決不了問題,社會學認爲團結就是力量,而在生物醫學中,整合就是力量。

素材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