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若爾蓋站全面投用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 譚羽清 馬曉玉)若爾蓋高原作爲我國高寒溼地的主要分佈區,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屏障,但其正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溼地服務功能減弱的挑戰。由於長期缺乏系統性研究和監測,該區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技術研發相對薄弱。  7月26日,中國科學院若爾蓋溼地生態研究站(以下簡稱若爾蓋站)在阿壩州紅原縣全面投入使用。  若爾蓋站將在國家生態安全戰略需求和世界溼地生態發展態勢的指引下,採用跨學科、跨部門的研究方式,積極開展高寒溼地生態系統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監測、研究和試驗示範工作。  若爾蓋站隸屬於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是“中國高寒區地表過程與環境觀測研究網絡”的重要成員。自建立以來,若爾蓋站以高寒溼地保護與恢復爲目標,系統開展溼地生物多樣性保育、生態系統過程、區域生態修復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研究,爲我國生態安全和溼地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一站三點”爲若爾蓋站的當前佈局,臺站建設地址位於阿壩州紅原縣縣城以北,三點分別爲瓦切試驗點、日干喬試驗點和若柯壩試驗點,科研工作用地超過450畝。  若爾蓋站園區佔地面積30畝,建有一棟3500平方米的綜合樓,臺站有野外試驗樣地340餘畝,建有較完善的溼地水、土、氣、生觀測場和輔助設施,並配備不同交通工具,可滿足研究站及周邊地區長距離野外調查及樣品採集工作。  若爾蓋站的全面投入使用,是高寒溼地生態研究野外站在國家野外臺站建設中的重要里程碑,該站的建設改善了我國缺乏高寒溼地長期定位監測與研究的現狀,增強了該區域系統性的科學研究和農牧業可持續發展技術研發與推廣能力。  若爾蓋站站長高永恆表示,若爾蓋站全面投入使用後,將爲相關科研人員提供更好的工作條件,以便開展更多科學研究,“比如針對我們這裡最典型的泥炭沼澤溼地生態系統,我們在基礎監測外,還能再開展更深入的科學探究。”  若爾蓋溼地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澤,也是黃河、長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科研價值。  “未來若爾蓋站將進一步發揮野外臺站的平臺優勢,努力成爲溼地生物多樣性保育、生態系統過程、區域生態修復及可持續發展研究的重要科技服務平臺,爲我國生態安全和溼地科學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高永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