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30年的經濟重心:大量人口南遷,這2大都市圈即將起飛!
近幾年來,我國大量人口向南遷移,於是,有專家稱,中國未來30年的經濟重心將持續南移,伴隨着經濟和人口的南移,南方地區的成渝都市圈以及長江中游都市圈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必將迅速崛起。那麼,這2都市圈的騰飛對我國究竟有什麼重要影響呢?
我國經濟重心南移大趨勢
其實最早也就是在我國的遠古到西晉時期,經濟重心一直是處在我國的北方地區,當時北方地區的黃河流域有着非常好的自然條件,因此,我國的先民就在這一地區進行生活和資源開發。
正因如此,當時我們的王朝都城也大都設置在北方地區,即使是在三國時期,南方以及西南方地區雖然經由吳蜀兩國的開發,經濟變得相對發達,但由於基礎薄弱,還是比不過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之後從西晉末年一直到隋唐五代時期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南方地區慢慢的從經濟落後逐漸發展到南北經濟趨於平衡,最後再到南方經濟開始反超北方地區。
其中在唐朝的“安史之亂”以前,我國的經濟重心仍然處在華北平原,當時北方的經濟水平總體來說還是優於南方,但是在唐朝的“安史之亂”以後,南方的經濟開始慢慢的與北方持平並逐漸超越北方。
而我國之所以在這一階段進行南移,是因爲南方地區有着農業發展的優越條件,再加上這裡戰爭相對較少,社會安定,從而使得大量人口南遷,這爲南方地區發展經濟帶來了非常充足的勞動力以及相對先進的生產技術,進而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
我國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北宋到南宋時期,北宋時,南方地區的經濟持續發展,一直到北宋末年,我國經濟重心正式完成自北向南轉移的歷史進程。南宋時期,我國就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南方經濟領先北方的格局,之後一直到清朝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始終處在南方地區。
經過近代近百年的戰爭洗禮,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爲了發展經濟,在20世紀50年代時,將大量的包括鋼鐵、化工、汽車、軍工等在內的重工業基地設置在了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吉林以及遼寧這三個省份中,因此,當時我國的經濟重心又重新轉移到北方。
東三省作爲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在我國經濟建設時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這三個省份在我國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之後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開始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大量的國家政策傾向於南方地區,此後,我國的經濟重心也開始由東三省逐漸南移。
1979年,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以及福建省的廈門被設立爲經濟特區,藉助地理優勢和政策支持,很快,這4座城市便實現了經濟騰飛。
除了這4座經濟特區之外,我國還在20世紀80年代時,設置了14座沿海開放城市,其中,南方地區的城市佔據了8個名額,而北方地區的城市卻僅僅只有6座,由此可見,南方地區的開放程度要遠高於北方地區。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對外開放程度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可以說對外開放程度越高,經濟水平也就越發達。
我們可以看到,2023年,在我國各大省份的GDP排名中,前五名除了山東之外,其餘各省份都處在南方地區,而前十的省份之中,北方地區竟然只有山東以及河南兩省入圍,其中山東省位居第三,GDP總量僅僅只有92069億元,被位居第二的江蘇省落下了一大截。
而北方地區的另一個前十省份河南GDP總量59132.39億元,僅僅只能排在第六位,由此可見,如今的北方地區已經不復從前輝煌,其經濟發展水平也遠遠比不上南方地區。
南方即將騰飛的兩大都市圈
1、成渝都市圈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以直轄市重慶以及四川省省會成都爲核心,輻射帶動周邊的宜賓、達州、綿陽以及樂山、南充等城市的經濟發展。
從地理位置上看,該都市圈坐落在長江的上游地帶,全部面積已經達到了18.5萬平方千米,常住人口高達9600萬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所重點建設的萬億級產業共有4個,它們分別是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以及消費品產業。
2023年時,該經濟圈的GDP總量已經達到了81986.7億元。成渝都市圈不僅可以連接我國的西南西北地區,而且還能溝通東亞、東南亞以及南亞地區,在我國的國家發展大局中極具戰略地位。
該都市圈的建設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措施,不僅有利於西部地區形成新的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增加該地區的人口以及經濟承載能力,而且還有利於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格局,進一步促進該都市圈內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
2、長江中游都市圈
長江中游都市圈是以武漢、長沙以及南昌三座城市爲核心,輻射帶動湖北省的黃石、黃岡、孝感以及天門等13座城市、湖南省的株洲、湘潭、衡陽以及常德等8座城市、江西省的九江、景德鎮、萍鄉以及新餘等10座城市的經濟發展。
該都市圈的佔地面積已經達到了32.61萬平方千米,2017年,這座都市圈的總人口數目高達1.25億人,GDP總量也已經達到了7.90萬億元。
長江中游都市圈共由三大城市羣組成,這三大城市羣分別有着不同的作用,其中武漢城市圈的作用是通過發揮武漢的科教以及產業優勢,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提升國際化水平。
環長株潭城市羣的作用則是依託現有的國家級產業基地,促進長沙的產業高端化發展,打造中部地區的先進製造業基地,而環鄱陽湖城市羣的作用是優化南昌的綜合交通功能,促進中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
長江中游經濟圈作爲長江經濟帶的三大跨區域城市羣支撐之一,有着連接南北、承貫東西的重要意義,它依託滬昆鐵路、京廣鐵路以及京九鐵路等重點交通軸線,
強化武漢、南昌以及長沙三大城市的中心地位,進而將該經濟圈打造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產業基地以及全國重要創新基地,從而構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極。
不僅如此,長江中游都市圈還打破了行政區劃的限制,將咸寧-岳陽-九江、荊州-岳陽-常德-益陽、九江-黃岡-黃石以及長沙、株洲、湘潭-新餘、宜春、萍鄉幾大城市組團發展,加強城市間的分工與協作,推動各大城市之間合作共贏、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