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統,美軍就轟炸北京?國防部回特朗普4個字,解放軍不信邪

前言

特朗普是真不安生呀!

紐約一家法院陪審團剛裁定朗普在"封口費"案中全部34項重罪指控成立,之後等待特朗普的,可能是高達20年的監禁。

但在如此危急關頭,特朗普卻絲毫沒有收斂,反而大言不慚的表示"必要時轟炸北京和莫斯科",對此國防部迴應了四個字!

特朗普爲何會如此口出狂言?這究竟是他在賭氣發飆還是有更大的陰謀呢?

特朗普何以出此狂言?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28日的報道,特朗普在一場籌款活動上暗示,如果俄羅斯在他任期內"入侵"烏克蘭,他就會下令轟炸莫斯科;同樣的,如果中國動武"奪臺",他也會如此。

這種言論在美國政壇屬實罕見,即便是在競選期間,也鮮有候選人如此直白地威脅要對其他大國的首都發動攻擊。

不過不得不說,從這大言不慚的言論來看,確實很符合特朗普的一貫作風,畢竟多年來,特朗普經常通過危言聳聽來博取關注,爲自己的政治目的造勢,所以這次極有可能也不例外。

而特朗普在這種情況下口出狂言,可能也是出於於幾方面考慮。

首當其衝的,可能就是特朗普爲了吸引眼球、造聲勢、拉選票。

年底總統大選迫在眉睫,特朗普急需在關鍵時刻拋出爆炸性言論吸引眼球,以對抗拜登陣營。

可能特朗普覺得,放言武力攻擊中俄,無疑能迅速引爆輿論,爲自己贏得部分鷹派選民支持。

畢竟在美國,有相當一部分選民,認爲美國在國際舞臺上應該更加強硬,他們懷念以前美國總統的"強勢外交",認爲當前的美國在全球影響力上有所退步。

而特朗普正是利用這一點,針對俄烏衝突和臺海局勢,特朗普故意表現出強硬姿態。

其次,特朗普此番狂妄的言論,可能也是有意對標拜登近期在對華問題上的強硬表態。

畢竟拜登在5月的時候剛批准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關稅,之後美國方面又不顧我國警告揚言要對臺軍售,而且此次對臺軍售的武器不管是性能還是先進程度,都要比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裝備還要好。

所以從拜登政府的一系列行動其實不難看出,他們是在暗示,一旦臺海發生衝突,他們必將介入。

而特朗普擔心拜登搶了"反華急先鋒"的風頭,因此要比拜登更勝一籌,用極端言辭彰顯其強硬。

此外,現如今特朗普面臨"封口費"案重罪指控,可能會帶來鉅額賠償,他個人還面臨着破產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迫切需要各方“金主”的慷慨解囊,而特朗普在籌款活動上放出如此狂言,無疑能讓在場的捐款人感到震驚,進而引起更多關注和討論。

特朗普希望藉此機會,一方面讓大家知道自己依然是"頂樑柱",另一方面也暗示只有自己當選才能阻止如今美國政府提高對富人的徵稅。

特朗普真能做到"轟炸兩國首都"嗎?

儘管特朗普的狂言無疑帶有極大的破壞性和危險性,但從現實層面分析,他更多的是在虛張聲勢,根本就做不到。

根據美國憲法,總統單方面發動軍事打擊需要國會授權,特朗普在任期內就曾因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而與國會產生矛盾。

現在,他的這番言論必將再次引發國會多數黨的強烈不滿和反對,可見他很難在現有權力框架內像其所說的那樣對中俄發動進攻。

國會議員們,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大多數都認識到與中俄開戰的嚴重後果。

即便特朗普能贏得大選,國會也極有可能會通過決議來限制他的軍事行動權力,就像他們在敘利亞問題上所做的那樣。

最最重要的是,就算我們最終選擇武統收復臺灣,但這只是中國的內政,美國無權干涉。

臺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事關國家統一大業,美國若因臺灣問題對中國動武,無疑是在挑戰中國的底線,必將招致最強烈的反制。

面對攸關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挑戰,中國有堅定的意志和強大的能力捍衛國家主權,誰都無法阻擋。

而俄羅斯之所以會和烏克蘭發生衝突,很大原因就是阻止北約擴到其家門口,而北約東擴的最大主導者就是美國,所以如今俄烏衝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國的攛掇、挑釁。

所以特朗普此次大言不慚的言論,頗有些賊喊捉賊的意思。

不過即便特朗普意圖挑釁,美國也未必有十足把握打贏對抗中俄的大規模戰爭。

畢竟中俄都是擁有核武的國家,擁有足以對美國本土造成毀滅性打擊的核力量,這是任何理性政治家都不敢忽視的現實。

倘若美國貿然採取軍事行動,就等於是在玩"核戰爭"的遊戲,其風險是災難性的,特朗普身爲前總統,理應比普通民衆更清楚其中利害。

而且美國的北約盟友和亞太地區的盟友,都不太可能支持這種極端行爲。

歐洲國家雖然在烏克蘭問題上支持美國,但他們更希望通過外交和經濟手段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軍事對抗。

同樣,日本和韓國雖然在某些問題上與中國有分歧,但也不願意捲入一場可能毀滅性的戰爭。

如果特朗普真的採取這種行動,很可能會導致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孤立,這對於一個仍然依賴全球合作的超級大國來說,是難以承受的。

就算是在美國國內,反戰的聲音也是從未停止過,從越戰到伊拉克戰爭,再到阿富汗戰爭,美國人已經見識了太多戰爭帶來的傷亡和經濟負擔。

如今,美國國內更多的呼聲是要政府將資源用於改善國內問題,如醫療、教育和基礎設施等。

如果特朗普真的發動對中俄的攻擊,很可能會在國內引發大規模的反戰運動,就像越戰時期那樣,這將嚴重削弱他的政治基礎。

可見,特朗普的所謂"轟炸兩國首都"純屬危言聳聽,實際操作幾乎不可能,這只是他在競選期間的口無遮攔罷了。

對此,我國國防部明確表示,其“喪心病狂”,雖然只有短短四個字”,卻也道出了我們的態度!與此同時,還強調了解放軍向來有三個不相信的光榮傳統。

部分報道截圖

權衡風險利弊纔是上策

無疑,特朗普的狂言無疑激起了強烈的輿論波瀾,但其真正動武的可能性並不高。

作爲前任領導人,特朗普很清楚挑起戰爭的可怕後果,其言辭更像是爲了選舉營造口水戰。

事實上,不論特朗普還是現任總統拜登,在對華政策上傾向於強硬,但兩人都未放棄同中方進行建設性接觸的努力,雙方對抗固然激烈,但都有意避免失控。

畢竟,中美合作關係錯綜複雜,動輒開戰必將付出巨大代價。

因此,在應對臺海及其他涉華熱點問題時,理性務實的做法是權衡風險和利弊,在堅定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同時,也要爲化解危機留有餘地,過於偏執和極端,反而容易陷入進退失據的困境。

無論誰當選美國下任總統,冷靜對待臺海局勢、維護和平穩定,纔是負責任的選擇。

結語

特朗普此番狂言雖然危險,但也不足爲驚。

我們既要有針對性地警告,同時也要保持戰略定力,用實際行動捍衛國家利益。

只有在理性互信的基礎上,中美雙方纔能真正建立新型大國關係,避免相互傷害、共同發展,化干戈爲玉帛,纔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