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物聯網產業藍圖出爐 2027年終端連接數力爭破36億
本報記者 譚倫 北京報道
人工智能浪潮滾滾,繼“萬物互聯”時代到來後,中國再度向更高階段的“萬物智聯”邁進一步。
近日,工信部發布《關於推進移動物聯網“萬物智聯”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宣佈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相關部署,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加快推動移動物聯網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發展。《通知》首度提出,到2027年年底,我國移動物聯網終端連接數突破36億個,其中4G/5G物聯網終端連接數佔比達到95%。
根據官方定義,移動物聯網是以移動通信技術和網絡爲載體,通過多網協同實現人、機、物泛在智聯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截至2024年7月末,我國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25.47億戶,佔移動網終端連接數的比重達59%。
具體目標方面,除了終端連接數量及佔比外,《通知》還明確提出,到2027年,基於4G(含LTE-Cat1,即速率類別1的4G網絡)和5G(含NB-IoT,窄帶物聯網;RedCap,輕量化)高低搭配、泛在智聯、安全可靠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進一步完善。其中,5G NB-IoT網絡實現重點場景深度覆蓋。5G RedCap實現全國縣級以上城市規模覆蓋,並向重點鄉鎮、農村延伸覆蓋;同時,支持全國建設5個以上移動物聯網產業集羣,打造10個以上移動物聯網產業示範基地;此外,培育一批億級連接的應用領域,打造一批千萬級連接的應用領域。
Omdia電信戰略高級首席分析師楊光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我國目前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用戶最多的5G移動網絡,這樣的硬件底座,也爲移動網絡領域的萬物互聯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此次《通知》的出臺,標誌着我國移動物聯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從“聯接”到“智聯”,也將有望推動移動物聯網市場進入快速增長期。
適度超前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移動物聯網的最新發展目標,工信部在此次《通知》中部署了四方面主要任務,其中之首是夯實物聯網絡底座,主要包括加強網絡規劃建設與提升網絡智聯能力兩方面。其中,工信部強調,基礎電信企業要開展移動物聯網年度滾動規劃,結合需求適度超前建設移動物聯網絡。
電信獨立分析師付亮認爲,與移動通信網絡一樣,移動物聯網絡發展的前提也是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因此,與5G一樣,“適度超前”也成爲官方對於移動物聯網建設的定調,這與今年兩會期間對於數字基礎設施的要求是一脈相承的。
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其間,工信部部長金壯龍也明確表示,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是新型工業化的鮮明特徵。我國將鞏固提升信息通訊業的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適度超前建設5G、算力等信息設施,繼續推動互聯網規模化應用,讓5G賦能千行百業。
楊光認爲,從涵蓋關係看,移動通信網絡是移動物聯網的一部分。“智能手機是萬物互聯的衆多終端之一。”他指出,因此,適度超前部署5G移動網絡也是未來建設移動物聯網的一部分,而這一點在此次《通知》中也有明文體現。
根據《通知》,5G NB-IoT和5G RedCap將是重點推進部署的兩大領域。其中,按需提升5G NB-IoT在市政、家居、教育、農業等重點領域深度覆蓋水平;進一步加大5G RedCap部署力度,加快推進新建5G基站同步開通5G RedCap,支持已建5G基站完成5G RedCap升級,推動在行業虛擬專網應用。
公開信息顯示,NB-IoT全稱窄帶物聯網,是一種最初出現於面向終端低速網絡連接的技術。2020年5月,NB-IoT被納入5G標準,由此也將目前移動物聯網的連接分爲三大部分,面向低速率應用的NB-IoT(窄帶物聯網)、面向中速率應用的4G LTE Cat1網絡以及面向高速率和低時延應用的5G網絡,三者共同應用於智能製造、遠程控制、車聯網、智能家居、智能表具、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領域。
而RedCap則是當前流行的一種5G網絡輕量化技術。據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介紹,5G RedCap是一種更適應特定低功耗需求和成本敏感型場景的解決方案,是連接數以億計設備和實現大規模物聯網部署的關鍵,不僅爲特定行業提供了高效能、低成本、效益高的通信解決方案,而且其簡化設備的要求,低時延的特性使得在工業自動化、智能交通等領域的應用變得更爲經濟和更爲可行。
今年4月,工信部曾發佈《關於開展2024年度5G輕量化(RedCap)貫通行動的通知》,明確提出持續推進5G RedCap網絡升級開通,鼓勵重點城市已建5G基站完成5G RedCap升級,新建5G基站支持5G RedCap,2024年12月前實現超10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城區連續覆蓋,並按需向縣城城區延伸覆蓋,滿足可穿戴設備、智慧汽車等移動場景的應用需求。
推進低空智聯
作爲萬物互聯階段的升級版本,“智聯”是此次《通知》中最核心的關鍵詞。對此,《通知》指出,基礎電信企業要加快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移動物聯網絡的應用部署,推動實現網絡連接、資源管理、運行維護等方面的內生智能,提升網絡智能化水平。
其中,工信部要求,加強面向包括低空智聯在內的場景適配,更好滿足高中低速、廣域覆蓋、上行增強等業務需求。這也讓近期火熱的低空智聯網概念再度受到關注。
據中國移動最新發布的《低空智聯網技術體系白皮書》定義,低空智聯網是依託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基礎設施,以先進的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構建的網聯化、數字化、智能化網絡體系,旨在實現低空通信、導航、監管一體化服務。
對於低空智聯網的理解,中國信科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陳山枝日前指出,低空經濟對網絡的通信和感知兩個方面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要着力解決包括覆蓋、傳輸速率、感知受限、導航定位四大問題。
爲此,我國以運營商和設備商爲首的通信產業鏈也開始行動。繼今年6月推出了業界首個5G-A通感一體中試平臺、“中移凌雲”無人機管控平臺以及5大類技術試驗低空航線,中國移動於近日推出了全球首款自研無人機網聯管理終端“哈勃一號”,同時聯合設備廠商代表華爲共同發佈了全國首個5G-A多模技術融合低空智聯網樣板。
地方層面,以上海爲代表的一線城市也開始跟進。8月22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發佈指導意見,提出分階段、分區域逐步實現基於5G-A網絡的低空智聯網覆蓋。到2026年年底,上海市將初步建成低空飛行航線全域連續覆蓋的低空通信網絡,同時,依託連續覆蓋的5G-A低空智聯網,上海市將促進低空經濟創新應用,到2026年,初步實現航空應急救援、物流配送規模化應用,按需打造用於物流配送等場景的常態化運行低空航線。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低空經濟首次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後,目前全國已有超過30個省市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丁海煜日前表示,低空智聯網是低空經濟規模發展的關鍵。據其預計,到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超1.5萬億元,2035年達到3.5萬億元。
拉動產業生態
隨着政策面對萬物智聯的頂層設計出臺,業內預計,我國移動物聯網產業也將迎來新一輪增長期。
楊光表示,正如《通知》強調移動物聯網絡的主力建設者是基礎電信企業,也就是通俗理解的運營商。因此,移動物聯網也將與通信網絡類似,由運營商爲主廠商負責建網,並拉動包括終端、芯片在內產業鏈下游的應用發展及市場商用。
據國際物聯網市研機構IoT Analytics日前發佈的報告,運營商在2023年主導了全球蜂窩物聯網市場,管理着所有連接中的83%,並佔據63%的收入,其中,中國移動的收入排在首位,其次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沃達豐和AT&T,同時,中國移動在連接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佔總連接數的46%。
伴隨運營商的強勢,中國移動物聯網的產業下游生態也在快速成長,早在2023 年年初,工信部便宣佈,我國已形成涵蓋芯片、模組、終端、軟件、平臺和服務等環節的較爲完整的移動物聯網產業鏈。
Counterpoint發佈的研報指出,2023年全球物聯網模組出貨量前五位廠商中,中國廠商佔據四席,其中首位爲移遠通信,2023年全球出貨量份額爲34%;隨後分別爲廣和通、中國移動、Telit、日海智能,份額分別爲7.8%、6.7%、6.5%、5.9%。此外,九聯科技、合宙通信、利爾達、有方科技等國內廠商在智能表計、定位跟蹤和POS等細分市場均取得較快增長。
“運營商的規模強勢,帶動中國物聯網終端及元器件的供應鏈規模和能力也逐步上升。”楊光表示,這也將讓中國企業在未來全球競爭中佔據一定優勢。
更爲有利的是,隨着全球半導體下行態勢好轉,IoT Analytics跟蹤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同比增長7%,結束了連續4個季度增速下滑的態勢,重新回到增長通道。其中,物聯網模組、智能控制器、高精度定位等泛物聯網板塊,海外收入佔比普遍較高,隨着下游需求的好轉與去庫存結束,第二季度有望迎來業績整體增速改善。
IoT Analytics研報預測,2023年移動運營商的蜂窩物聯網收入爲150億美元,同比增長23%,連接數爲36億個,這意味着自2010年以來收入以16%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據其預計,在5G和RedCap的推動下,從2024年到2030年,這一增速將增至18%。而隨着中國產業政策的催化,移動物聯網的市場增長空間也將進一步看漲。
(編輯:吳清 審覈:李正豪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