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南極啟用新考察站 西方憂「兩用」選項
據中國官媒報道,2月7日,位於羅斯海恩克斯堡島的中國南極秦嶺站正式開站。這是中國的第五個南極考察站,也是繼長城站和中山站之後的第三個南極常年越冬考察站。
秦嶺站2018年開始建造,期間因新冠疫情,工程一度中斷。一些重要的設施是整體在中國建好後,直接運至南極的。該站冬季可容納30名、夏季可容納80名工作人員。
秦嶺站的考察範圍可達到300-500公里。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劍鋒對媒體介紹稱,秦嶺站將填補中國在太平洋扇區長期觀測的空白,從而對南極長期觀測網進行系統構建,更好地回答氣候變化、冰雪和生態環境變化機理等前沿科學問題。
不過西方一些研究者懷疑中國的南極科考站不僅僅服務於科研目的。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去年4月曾警告,新的考察站可以被北京用來進行間諜活動,例如攔截澳大利亞的情報信號。該機構指出,中國一向致力於推行“軍民兩用”的發展模式。
而美國國防部2022年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在南極的科研設施“至少部分可用於”改善中國的軍事能力,例如作爲中國的“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參照基站。CSIS則指出,衛星地面站可被用來收集情報信息,例如美國的盟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秘密情報信號。
在2月7日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路透社記者提問稱,中國新的科考站的位置對於收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情報信息來說具有優勢,中方如何迴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對於情報安全的擔心?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國作爲《南極條約》協商國,始終按照《南極條約》體系相關規定開展活動。中國南極站的建設完全符合南極國際規則和程序,將有利於增進人類對南極的科學認知,爲中國與各國南極科學考察合作提供平臺,促進南極和平及可持續發展。
根據1959年生效的《南極條約》,南極大陸只應被利用來進行和平和以科學爲目的的活動;科考設施只能服務於民用目的。中國1983年加入《南極條約》。
南極目前有70座常年科學考察站,來自全球約30個國家的人員駐紮在這裡。阿根廷是擁有南極科考站數量最多的國家,共有13座,緊隨其後的是智利和俄羅斯。美國在南極有3個考察站,澳大利亞有4個,德國有5個。
(法蘭克福匯報、RND)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爲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