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評論:久久爲功,繪就美麗中國“新畫卷”
核心觀點:新中國成立75年來,億萬人民爲建設一個山川秀美的家園而不懈努力,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重塑。實踐深刻表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14億多人民是綠色發展的受益者,更是生態文明的建設者。新徵程上,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鍥而不捨、久久爲功,我們必將繪就新的綠色畫卷,書寫出新的綠色奇蹟。
金秋時節,天高雲淡,清風送爽。這個國慶假期,有人行進在名山大川,用心領略着壯麗的自然奇觀;有人騎行在城市綠道,大口呼吸着新鮮的空氣;有人徜徉在口袋公園,慢慢感受着家門口的“微幸福”……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天的中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我們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從積極響應“綠化祖國”的號召,到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新中國成立75年來,億萬人民爲建設一個山川秀美的家園而不懈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起步於一窮二白,我國用短短几十年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高度濃縮的現代化創造了奇蹟,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持續探索和創新實踐統籌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從下大氣力治理水環境污染,到多措並舉推動農村環境整治;從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到藍天白雲成爲常態;從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持續科學開展,到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羣得到有效保護……綠水青山的“生態顏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同步提升。
持續增長的污染治理投資無疑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強保障。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達9014億元,與2001年相比增長6.7倍,年均增長10.2%。
法律制度同樣是守護綠水青山的重要力量。經過數十年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和生態文明“四樑八柱”性質的制度體系已基本形成。無論是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實施“史上最嚴環保法”,還是提出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全面推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覈制度,都共同匯聚起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生態文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實踐深刻表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只有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通過高水平環境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才能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14億多人民是綠色發展的受益者,更是生態文明的建設者。新徵程上,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鍥而不捨、久久爲功,我們必將繪就新的綠色畫卷,書寫出新的綠色奇蹟。(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鄧浩)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爲@)。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啓事。
相關文章:建設“美麗中國”從細節出發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