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評論:網約車不應有抽成“黑盒”

來源:中國經濟網

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子房先生認爲,對於其他相關企業來說,如果依然對抽成等關鍵問題諱莫如深,將其視作無法示人的“黑盒”,企圖繼續含糊其詞、牟取暴利,恐怕這次新規之下就不容易矇混過關了。

無規矩不成方圓,任何行業都不能一直野蠻生長。近日,交通運輸部就給網約車行業立下了規矩,要求網約車平臺企業規範自主定價行爲、降低過高的抽成比例,加強與駕駛員之間的溝通協商,設定抽成比例上限,並向社會公佈。

如今,網約車沒有以前那麼香了,司機普遍感覺賺錢少了,乘客也認爲打車變貴了,很多人指出癥結就是抽成過高。電影《讓子彈飛》中的師爺有句臺詞,“掙錢嘛,生意,不寒磣”。但個別網約車平臺在獲得市場優勢地位後,隨意調整計價規則等經營策略,設置過高的抽成比例,誘使駕駛員超時勞動、疲勞駕駛,這吃相可就夠難看的了!

這也是“市場失靈”的典型案例。網約車行業成長的初期,一些平臺企業在資本的助力下,通過大量“燒錢”補貼來吸引用戶和司機,待取得市場壟斷地位後,就開始隨意調價。“散兵遊勇”的司機和用戶,面對強勢的平臺企業,只能忍受“被支配的恐懼”。更有甚者,某個掌握大量數據的平臺企業竟然還繞過監管,偷偷去境外上市。如此,指望平臺企業“大發善心”,無疑“很傻很天真”。

真正的市場規則應該公平公正,兼顧相關各方的利益,而現在網約車行業所謂的抽成規則只是平臺單方面制定的“霸王條款”。其實早在2019年,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的《關於深化道路運輸價格改革的意見》中就提到,網約車平臺公司應主動公開定價機制和動態加價機制,通過公司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等方式公佈運價結構、計價加價規則,保持加價標準合理且相對穩定,保障結算賬單清晰、規範、透明,並接受社會監督。

應當看到,出行是社會公共服務的一部分,網約車已具有“準公共交通”特徵和“準公共服務”性質。因此,平臺獲取超額利潤,顯然是不合理的。一些企業或許想“哭窮”,可這並經不起推敲。如果行業不賺錢的話,企業不早就倒閉或轉行了嘛。這些平臺企業使用的算法也不是“卡脖子”的創新技術,沒有廣大用戶和司機參與實踐,再完美的算法也運轉不起來。

已經有企業開始行動了。8月19日,某網約車平臺宣佈將對抽成政策進行全新調整,取消傳統抽成模式,改爲信息服務費模式。同時,平臺抽成的費用也將“明碼標價”,對外公佈。對於其他相關企業來說,如果依然對抽成等關鍵問題諱莫如深,將其視作無法示人的“黑盒”,企圖繼續含糊其詞、牟取暴利,恐怕這次新規之下就不容易矇混過關了。

有人認爲如今的遊戲規則已經變了,但細細想來並不是這樣。一直以來,無論政策還是意見,指向從來都是明確的,那就是市場化、法治化。對於各位玩家來說,願意遵守,歡迎;不願意遵守,就請離開。(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爲@)。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啓事。

相關文章:爲規範網約車平臺抽成比例叫好

網約車廣告屏豈能隨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