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已於今年5月加盟廣州實驗室
長期任職於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石正麗研究員已赴廣州實驗室工作。
10月31日,武漢大學官網發佈了一則“嚴歡團隊Nature發文首次提出人工設計病毒受體”的消息。其中,該消息披露了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石正麗的任職單位爲廣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廣州實驗室官網公佈的簡歷信息顯示,自1990年7月起,石正麗長期在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於2000年10月起任研究員。2024年5月,她轉赴廣州實驗室擔任研究員。
自1990年7月起,石正麗長期在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工作(資料圖)
石正麗1987年獲武漢大學遺傳專業學士學位,1990年獲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病毒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法國蒙彼利埃第二大學(Montpellier University II)病毒學博士學位。
她長期從事新發傳染病病原學研究,主要開展蝙蝠等野生動物新病毒發現與鑑定、生物學特徵、病毒跨種感染機理和傳播規律等研究,在蝙蝠冠狀病毒的分佈和遺傳進化、SARS病毒溯源、新冠肺炎病原鑑定和溯源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石正麗先後在Nature、Science、Cell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被引逾31000餘次,通訊作者單篇最高引用次數1.2萬餘次;曾獲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17年,第一完成人)和二等獎(2003年,第一完成人)、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8年,第一完成人)、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20年,第二完成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 和“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2019年當選爲美國微生物科學院fellow。
今年7月,科學網曾發佈廣州實驗室石正麗課題組公開招聘啓事,公開招募2-3名博士後。該啓事介紹稱,石正麗課題組主要開展新發傳染病病原鑑定、溯源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動物源新發病毒跨種感染和傳播風險預警研究,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重症肺炎的分子機制研究等方向。
廣州實驗室於2021年5月正式成立,科研和臨牀園區分別坐落於廣州國際生物島和大坦沙島,是呼吸系統疾病及其防控領域的新型科研事業單位。目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擔任廣州實驗室主任。
此前報道
2023年兩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佈,石正麗、顏寧均在列
2023年8月31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官網同時發佈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其中,中國科學院增選有效候選人爲583人,中國工程院增選有效候選人爲655人。
從目前公佈的兩院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來看,2023年院士入選競爭較爲激烈。中國工程院此前發佈的院士增選指南介紹,今年院士增選總名額將不超過90名。中國科學院發佈院士增選指南介紹,今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共79名。
根據名單,候選人年齡最小的爲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的常超,39歲。其主要研究方向爲高功率微波(HPM)介質窗擊穿機理研究及其應用,提出了週期性表面和諧振磁場抑制微波倍增和擊穿的方法,突破了高功率微波系統功率容量的技術瓶頸。
公開資料顯示,常超先後主持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基礎加強重點項目、國家卓越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10餘項,曾獲2019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IEEE NPSS Early Achievement Award、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亞太等離子體物理青年學者獎等。發表 SCI 論文60篇,出版專著1部,獲授權發明專利20件。
據中國青年報2022年報道,當年,常超出國深造,如果留在國外發展,收入可能是現在的10倍以上。“誘惑是客觀存在的。”常超坦言,但他也很清楚,在國外,發展的天花板會很快到來,“因爲華人永遠進不了那個最核心的圈層”。
常超曾說,“在這裡(軍事科學院),我能真真切切感受到,是在爲自己的國家做事。”這種“感覺”,是無論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在候選人名單中,年齡最大的是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何清華,77歲,推薦人爲王振國、項昌樂。
公開資料顯示,何清華於1946年3月出生,1980年自學直接考上中南大學機械學科的第一個研究生,進而成爲中南大學機電學科教授,並在1999年創辦了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經過20餘年的發展,該公司已成爲躋身於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的高端產學研一體化名企。
同樣出生於1946年的還有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譚家華,他是我國最早開展海上施工設備與特殊裝備技術研究的專家之一,研發的大型絞吸挖泥船是高效建設遠海島礁、港口、航道等的必要裝備。他2004年帶領團隊自主設計建造了國內首艘大型絞吸挖泥船“航絞2001”, 打破了我國絞吸挖泥船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抗擊新冠疫情以來,醫療界專家學者受到廣泛關注。界面新聞注意到,在今年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中,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都名列其中。
曹彬是我國著名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家,被譽爲“中國呼吸學科領軍人”,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2020年初,武漢新冠疫情發生後,曹彬是第一批抵漢的國家衛健委醫療組專家成員。石正麗系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生物安全工作委員會主任、新發病毒學科組組長。石正麗被外界譽爲“蝙蝠女俠”,因其在SARS病毒溯源的研究中證實了蝙蝠是SA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
此外,來自清華大學的顏寧再次入選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顏寧是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深圳醫學科學院(籌)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她主要致力於跨膜運輸蛋白的結構與機理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和鈣離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與病理意義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結構,爲理解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及藥物開發提供了分子基礎。
2007年7月,不滿30歲的普林斯頓大學博士顏寧,受聘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成爲清華大學當時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2017年,她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
2022年,顏寧“二次回國”,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加盟深圳醫學科學院。“近年來我愈發感覺到,在實驗室育人、看到一代代的年輕人在接受我的科研指導之後去拓展自己的一片天空,做出更多成果、培養下一代科學家,那種傳承的成就感甚至已經超越了我自己做出科研突破的快樂。”顏寧在2022年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表示。
中國兩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2021年,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曾進行一次院士增選,其中,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84人,中國科學院增選院士65人。增選後,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爲971人,外籍院士總數爲11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總數爲860人,外籍院士總數爲1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