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王志珍登臺演講,自以爲出“洋相”,被撒貝寧機智化解

真正能擔當得起中國名片、國家形象、民族脊樑的人,從來都不是文體明星,而是頂尖科研學者,兩院院士。他們爲國家乃至世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現實生活中他們卻仍舊不圖名利,過着質樸而簡單的生活。

很多人都說,在清華北大、中科院這樣的地方,不要小看任何一位衣着樸素的老人,說不定就是學生課本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他們纔是這個時代,最值得學生們學習的人。

中科院院士王志珍登臺演講,自以爲出“洋相”,被撒貝寧機智化解

《開講了》節目請到了中科院院士、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王志珍,沒想到王老師剛剛走上舞臺,就發生了戲劇化的一幕,讓主持經驗豐富的撒貝寧都爲之一振,險些因爲情緒失控而耽誤節目錄制。

王老師被請上舞臺後,撒貝寧發現原本乾淨的舞臺上出現了一些黑色物體,還有一些零散的碎渣。仔細看便知是王老師的鞋跟,因年久老化而掉渣。當時撒貝寧的臉色很難看,緊緊咬住自己的嘴脣控制情緒。王老師便不好意思開始自嘲,自己又出“洋相”了。

撒貝寧連忙安慰王老師這不是出洋相,以前只是聽說有科學家爲了不在選衣服上浪費時間,買了很多套一樣的衣服,乍一聽覺得很誇張,現在才知道絕非空穴來風。王老師謙虛的表示,自己經常出這樣的洋相,穿上衣服就出門,到了實驗室才發現兩隻襪子不一樣。

普通人能上央視的舞臺,一定會精心打扮,選擇自己最好的衣服、鞋襪。王老師穿着大方得體,鞋子雖然穿了很多年卻被擦得鋥亮,足以說明她對節目組的敬重,但是又沒有在打扮方面花費太多精力。這一定是她平時捨不得穿的鞋,只有出席重大場合纔會穿上。

堂堂中科院院士,頂級生物學家卻數十年如一日的穿一雙材質已經老化的舊皮鞋。王志珍老師尚未開口講課,光是實際行動就讓撒貝寧感動得破防。主持人的臨場反應很機智,凸顯了王院士的科研精神,讓“笑話”變成“佳話”。

老一輩科研人的質樸,纔是青年學生最該學習的品質

王志珍院士5歲上學堂,17歲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物理系學習,畢業後留在中科院工作,她是我國最早一批被公派出國的訪問學者。當時的大學生想要出國留學,遠不像現在這麼容易,能拿得起學費就能走出國門。

那時只有最頂尖水平的學生,纔有公派出國的機會。這些訪問學者代表的是國家形象,國家爲每人都準備了一件呢子大衣、兩套西裝。他們用自己的實力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實力。

王院士展示了她讀書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校初期的系主任名單,堪稱學術界的神仙陣容。每天都能聽到錢學森、華羅庚、趙九章、郭永懷等頂尖科學家講課,面對面聆聽他們的教誨,完成他們佈置的作業,在他們的指導下修改論文,這是何等的榮幸。

他們這一批科研人見識了我們國家從0到1的突破,自然也就更珍惜當下的科研環境和幸福生活。年輕一輩學生在吐槽國內的科研環境時,老一輩人卻還在辛勤耕耘,對於他們來說,在實驗室裡才能覺得踏實、快樂幸福。

王志珍院士在科研領域發現了很多前人未見的風景,以第一完成人獲得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她指導的學生多次獲得中科院院長特別獎、中科院院長優秀獎、年度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王院士兩次獲得中科院優秀研究生導師獎,如今81歲的王院士,仍舊堅守在實驗室裡,爲基礎研究的突破創新而奮鬥,這纔是中青年學者最應該學習的榜樣。

每當有學生想要學習生化環材這類學科時,張雪峰都會提醒他們,要做好吃苦的準備。這些天坑專業並不是沒有發展前景,只是相對來說想要在行業內站穩腳跟難度很大,若不是堅定選擇科研路線的學生,慎重報考。

只有熱愛科研,不爲名利,甘於寂寞,只是單純享受從科研裡獲取成就感,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學生,才適合走科研這條路。韋東奕之所以值得尊敬,科研成果只是其一,更多的是他的身上纔是科研人真正該有的氣質。而不是打着科研旗號,從中牟利的人。

科研人才值得保護和尊敬,既要讓廣大青年學生了解他們的成就,又不能讓輿論過度影響他們的科研環境。既要讓他們衣食無憂,又不能讓名利腐蝕他們的科研情懷。這樣才能鼓勵更多有識之士,投身科研事業,讓青少年學生明白什麼才叫民族脊樑。

今日話題:看到王志珍院士的鞋有何感想?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