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口公安:“木蘭”請纓 合力鑄“劍”護“花”開
“守梅姐姐,我以後一定好好讀書,再也不出去亂耍了。”不久前,重慶市城口縣公安局民警王守梅接到了一通電話。
這通電話,來自她的“守護對象”蘭蘭(化名)。幾個月前,蘭蘭還是一個逃課厭學,常與“社會”朋友結伴玩耍的叛逆女孩。而她的巨大轉變,離不開王守梅的悉心守護。
今年3月,爲切實維護全縣未成年人安全利益、成長利益、合法權益,城口公安啓動“渝警先鋒·木蘭護花”未成年人保護專項行動,召集全局共67名女警,成立了“木蘭護花”工作隊,以女警們細膩的視角與方法,掌好引導未成年人成長的明燈。
知心“木蘭”傾力幫扶
分類施策化解“成長之痛”
作爲工作隊裡調解經驗豐富的“前輩”,同時也是一位母親的王守梅知道,蘭蘭這類孩子多性格乖僻,與人溝通時不易打開內心。
爲尋找合適的話題切入點,王守梅先與蘭蘭的老師、家人以及鄰居打成一片,逐步瞭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及個人喜好,以每次探訪的“走心小禮物”爲兩人交點,慢慢撬開話匣子。日更月替,兩人從最初的面面相覷到暢談校內軼聞和心願理想,蘭蘭也逐漸接受了這位身着藏藍的民警“姐姐”。最終,蘭蘭對校園生活再度憧憬起來。
與守護對象的關係融洽與否,決定了幫扶效果。爲此,工作隊給“木蘭”們做了個小分工——根據隊員年齡分層,以“一人一策一小組”原則,投“花”所好地分配“木蘭媽媽”或“木蘭姐姐”到他們身邊。在開展幫扶工作前,“木蘭”們會根據“四必訪四必問”備調方法,以守護對象的生活狀態、學習狀態、思想狀態、具體困難出發,先訪家庭、村委、學校,再訪本人。
“對於成長過程中缺少母愛的孩子,我們會安排具有養育經驗的‘木蘭媽媽’進行‘專業’幫扶,而希望有個‘知心姐姐’陪伴的孩子則由我們的‘警花妹妹’送去關愛。”王守梅介紹。
一春百花生。在“木蘭”與各方援手營造的“春天”裡,百十支像蘭蘭這般的“城口小花”再度沐陽而生。
協作組成“木蘭”戎裝
心理輔導織密“護花防線”
除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開展疏導與幫扶,工作隊還聯繫了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共同縫補孩子心靈的創傷。
“瞭解自己的情緒”“重新認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這是我們幫助孩子們重新審視自我,瞭解自己的優點,幫助樹立自信和理想目標的三個工作方法,工作隊隊員張萍介紹到。
守護對象花花(化名)因爲家庭變故的原因,厭學逃課、逃避社交。10月17日,張萍聯繫了縣中學的心理輔導老師,一起到家中,和花花暢談聊天,在以朋友身份交流後,花花漸漸敞開了自己的心扉,吐露自己的心聲,也作出不再逃學的保證。
爲了提高“木蘭”的本領,工作隊邀請了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從“創傷前後的社會支持”、“如何遠離不良影響”等方面爲“木蘭”進行專業培訓,此外,工作隊還分級分類確認了“重點關護對象”,成立專班,打破縱橫藩籬,橫向對接縣委政法委、縣教委、縣婦聯、縣團工委,縱向聯繫市局政治部、機關黨委、治安總隊,加強協調聯動或指導支持。
“木蘭小站”搬進校園
“藍色蒲公英”播撒守“未”知識
爲全面與守護對象的學習生活接軌,工作隊積極與轄區內各中小學展開聯動,於校內建設 “木蘭小站”工作室。把“木蘭”們的辦公室“搬”到學校,爲開展校內工作提供有力支點。隊員們還通過設置“木蘭信箱”,傾聽煩惱、收集心願,搭建與未成年人的溝通橋樑。
在“木蘭小站”,常常能見到一羣口齒伶俐、和藹可親的“藍色姐姐”,她們擅長以法治知識與親和力在守護對象內心種下自我保護意識,工作隊爲她們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藍色蒲公英”宣講隊。
“僻靜小路結伴行,避開暗處小樹林。遇到陌生人問路,只指方向不帶路……”爲構建更爲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宣講隊別出心裁編寫了一段順口溜。如今,其已在城口的孩童間傳唱度頗高。
“相比於枯燥地將案例與方法將給未成年人聽,將這些內容寫進韻律中,更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朗朗上口、易記易背。”宣講隊民警介紹,每次宣講活動開始與結束時,隊員們都會帶領小聽衆們一齊朗誦。宣講隊還積極與在校老師聯繫,將這段順口溜編入課間廣播,在潛移默化間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
宣講隊成立以來,已開展法治講座28場,開展普及兒童青少年安全教育知識活動13次,發放宣傳資料3000餘份,惠及師生、家長5000餘人次。(圖片由城口縣公安局供稿,林森授權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