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從細節入手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數

重慶是全國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之一,截至2023年底,全市60歲及以上戶籍人口780.91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22.9%。2024年,我市聚焦老年人養老的急難愁盼問題,健全三級網絡,優化服務供給,加快建設15分鐘便民養老服務圈,從細節處更好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

打造溫馨安全屋

72歲的徐仕祥、劉書榮是居住在江津區珞璜鎮珞璜社區玉佛路117號的獨居老人,屬於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徐仕祥血管供血不足,患有高血壓、腰椎間盤突出,時常感到頭暈目眩、腰腿痠痛;劉書榮曾患白血病,現有糖尿病,總感覺手腳無力。

不久前,珞璜社區民政專幹陳文婧上門介紹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政策,並幫助他們向江津區民政局提交申請。

江津區民政局派出第三方公司上門評估,傾聽兩位老人的需求,以他們的生活習慣、高頻需求和使用體驗爲出發點,爲家庭精準進行適老化改造:兩位老人的牀邊加了摺疊扶手,牀頭放着助行器。由於兩位老人都有跌倒風險,更多的改造集中在衛生間——地面鋪設防滑墊,淋浴頭和蹲便器旁安裝防滑扶手,還有洗澡椅、坐便椅。

“現在居家生活方便、安全,我們心裡踏實多了。”劉書榮說。

老有所養,必先老有所居。我市出臺《關於做好“十四五”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按照每戶2000元予以獎補,對納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範圍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並鼓勵有條件的區縣將改造對象範圍逐步擴大到城鄉低保對象中的高齡、失能、留守、空巢、殘疾老年人家庭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

截至目前,全市39320戶目標任務已經全部完成,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

傳遞舌尖上的幸福

12月18日11點30分,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區,多位老人掐着飯點來到社區老年食堂。

“喲,今天有芋兒燒雞、嫩南瓜炒肉絲、素炒娃娃菜、筒子骨冬瓜湯,不錯不錯!”胡常玉支付10元餐費後,到窗口打飯,再回到老位置就餐。

胡常玉今年81歲,過去一直都是自己在家做飯。“我一個人,每天就湊合做點,做多了吃不了浪費,在外面吃也不衛生。”胡常玉說,好在家門口的社區老年食堂開業了,解決了她的吃飯問題。

新一社區工作人員陳鶯鶯說,來食堂吃飯的大多是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或者子女工作忙、不方便爲其準備三餐的老人。食堂依據老人的飲食結構“量身定製”菜品,注重營養搭配,低糖低鹽、口感軟滑,且價格低廉,讓老人在家門口就能吃上健康衛生實惠的飯菜。

現在,每天到社區老年食堂吃飯的老人有20多位,考慮到附近小區距離社區食堂較遠,爬坡上坎不方便,新一社區積極探索“社區廚房+服務站送餐”的助餐模式,以食堂堂食爲主,向周邊十多個小區配餐,每日訂餐的老人有20多位。今年7月,新一社區老年食堂入圍重慶市100個優質老年食堂。

在養老服務中,解決好“做飯愁、吃飯難”是關係到老年人安享晚年的關鍵問題。我市制定《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實施方案》《老年食堂可持續運營機制改革方案》等,探索建立供需適配、成本分擔、多元主體參與、規範監管“四大機制”。同時,市委深改委將老年食堂可持續運營機制改革納入“三個一批”加快實施一批改革項目,因地制宜建設老年食堂1695個,收支平衡和盈利的老年食堂超過85%。

讓老年人生活更舒適更體面

12月17日上午,璧山區大興鎮高橋村,一輛“助浴快車”停在村委會院壩裡,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看“稀奇”。

知道能免費享受一次公益洗澡,92歲的周慶碧老人早早來到現場。工作人員扶她登上“助浴快車”,只見車裡更衣區、衛生間、坐式浴缸、輔助花灑、安全扶手等設施一應俱全,還有通風換氣、自主恆溫、足底衝浪、臭氧殺菌等功能。

周慶碧上一次洗澡還是一個多月前,兩個兒媳回家幫忙洗的,“我上了年紀,冬天一個人在家洗澡要花1個多小時,洗不乾淨又耗時耗力,還總擔心感冒摔跤。”

健康評估通過後,周慶碧在兩位身穿白衣的女助浴師攙扶下再次進入“助浴快車”。助浴師爲她戴上耳罩,防止洗澡時耳朵進水,隨後按照助浴標準流程爲周婆婆洗浴。20多分鐘助浴完畢,周婆婆精神了許多:“活了92歲,第一次在車裡洗澡,周身都清爽通透,好舒服!”

爲讓老人清爽過冬,重慶市廣東商會黨委聯合重慶三心堂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推出“冬日暖陽·關愛孤寡老人助浴服務”慈善活動,第一站走進了高橋村。

我市探索養老與慈善協同,通過政府購買、慈善捐贈、市場服務,開展多樣化助浴服務,解決老人洗浴難題。目前已打造固定助浴點597個,開通“助浴快車”10列,年惠及老年人10萬人次。(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張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