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將至…川渝仍持續高溫?陸網質疑:都是三峽大壩惹的禍

川渝地區近期持續出現高溫天氣,部分人士因此認爲,三峽水壩已經失去調節氣溫的功能。(新華社)

中秋都快到來,但大陸川渝地區迄今仍持續出現40度高溫,個別地區氣溫甚至達到45攝氏度。部分觀點將天氣持續高溫與三峽大壩連結,認爲三峽大壩已失去「天然空調」的功能。對此,學者回應,水壩能調節氣溫的效果原本有限。

針對近期有部分聲音將川渝地區持續高溫歸咎於三峽大壩,《中國科學報》專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鄱陽湖湖泊溼地觀測研究站副站長李雲良。他表示,三峽水庫的水體對周邊環境的確會產生冬暖夏涼的「空調」效應。水庫或湖泊的熱力性質與陸地差異大,會在白天吸收和存儲更多太陽輻射的熱量,降低周圍環境的溫度。

但三峽水庫對溫度的調節作用沒有那麼大,相關研究結論都表明,三峽水庫建成以後,能使周邊地區夏季日平均氣溫降低攝氏1至1.3度,對周邊地區夏季日最高氣溫的降低影響較大,最高可降2攝氏度左右。

相比之下,鄱陽湖的「空調」效應還比三峽水庫強一點,研究指出,鄱陽湖可使夏季白天氣溫降低約攝氏2度,影響範圍達周邊10至40公里,範圍和強度明顯大於三峽水庫。

因湖泊夏季降溫效應的強度與湖泊的水儲量、水深、面積、形態、所處的地形、海拔、緯度、區域氣候背景等都有關係,而研究證實,鄱陽湖這種寬淺型湖泊的降溫效應,會比河道型水庫的三峽水庫還好。

針對極端高溫事件,李雲良表示,從大尺度氣候系統視角來看,這是全球性、系統性的問題,長江流域近幾年常發生極端高溫事件,主要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加強,比如南京、南昌、武漢等「火爐」城市都在攝氏35度以上。

此外,重慶、南京、南昌和武漢等城市臨近長江,水資源量比較豐富。雖然水體有一定降溫效應,但受高溫影響,湖泊蒸發水汽使得空氣溼度增加,不利於人體排汗,這種溼熱感反而會導致體感溫度更高。

然而,受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影響,大陸長江中下游的湖泊存在面積萎縮、水儲量下降的趨勢,湖泊的降溫效果也有所下降。李雲良建議,應加強長江流域湖庫對極端高溫熱浪的調節機制和預測預報研究,提出長江流域湖庫韌性提升策略,增強湖泊流域對極端氣候的適應、應對和調控能力。

重慶、成都地區近期依舊持續出現高溫天氣,部分地區中小學甚至因此延後一週開學。(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