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對蔡政府投下不信任票
中時社論
四項公投即將投票,綜合各方民調數據,「反萊豬進口」、「珍愛藻礁」和「公投綁大選」等三案過關的可能性較高,對「重啓核四」看法則較爲分歧。原因很簡單,相對於前三項議題,核四比較複雜;尤其「廢核」已成爲民進黨神主牌,經常用謬誤的資訊對民衆打「認知戰」,原本清楚的答案變得模糊不清。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將核四的關鍵真相在此釐清,讓民衆做出「真愛臺灣」的正確選擇。
發電高碳排如何淨零
這個議題,可從三方面來思考:國際趨勢和要求、臺灣發電現況,以及核四安全性。若三方面的答案都指向不需要核四商轉,自然公投投票就該選擇「不同意」;反之,若三方思考都指向需要核四商轉,那當然就只能「同意」了。
首先,以國際趨勢來看,上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中獲得多項結論,包括40多國承諾將逐步減少燃煤發電;105國簽署參與美國和歐盟倡議的「全球甲烷承諾」,未來10年將減少30%的甲烷排放。2050「淨零碳排」已成參與國家的共識,會中各國和業界熱烈討論期中(2030)應有的減碳工作,巴西和南韓更將2030年碳排減量目標分別提高到50%和40%。歐盟正在規畫,將對未減碳國出口課徵「碳稅」,身爲「富裕經濟體」的臺灣,絕對無法逃避減碳重任。
蔡英文總統雖承諾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卻未提出達成目標的路徑圖。殘酷的事實是:蔡政府能源使用的規畫方案─2025年天然氣佔50%、煤炭30%、再生能源(太陽能、風力等綠能)20%,核電則完全排除,但天然氣和煤都排放二氧化碳,在80%能源排碳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在2050年減碳到「淨零碳排」,所以根本提不出「淨零碳排」路徑圖。
其次,以臺灣目前的發電狀況來看,蔡政府的能源配置問題相當嚴重。世界各國以天然氣爲主的國家,都是自己生產或由陸上以管線輸自鄰近國家,因爲海上運送面對了高度的國安風險,極易遭受敵對勢力或風災攔阻運輸而無氣可用。而臺灣在幾種再生能源的發展也都面臨環境上的嚴重限制,包括風電和太陽能都缺乏足夠場域,且兩者都無法連續發電而不宜當成基礎電力。再者,即使加上水力發電,去年的再生能源也只佔5.6%,2025年根本達不到20%,屆時應該就是增加燃煤來供電,並以國人的肺部健康和生命爲代價。
難道時力也能配合中共
核能到底是否安全,有極嚴格的科學判斷,由政府的原子能委員會把關,而不是看個人的主觀感受。核四部分審查項目未通過,是當年馬政府決定暫時封存,因而停止審查,並不是安全有問題。而暫時封存就是爲了需要時可以重啓,否則作廢拆解即可,爲何還每年花錢維護保養?
一些論者常以未能終極處理核廢料爲由,認定核四不宜重啓。若此說合理,那目前還在運轉的幾座核能機組同樣有廢料問題,爲何就可以使用?而煤炭和天然氣發電,同樣有碳排和PM2.5,而有未終極處理的問題,爲何就可以使用?核四按過去儲存廢料的模式處理即可,且核能科技的發展顯示,核廢料可待未來科技可行時再進行終極處理即可。目前的儲存方法也相當安全,根本無明顯的安全顧慮。更何況,核四設計縝密而先進,不可能產生車諾比或日本福島的類似事件。
核四商轉可以讓臺灣能源使用符合國際趨勢、填補臺灣能源缺口,而且安全無虞。然而,蔡政府卻視「非核家園」爲神主牌,故意將民間人士提出的、和民生相關、超越藍綠的「珍愛藻礁」和「重啓核四」案,全部打成藍綠對決,甚至說是藍軍配合中共亂臺,難道「時代力量」也配合中共,所以支持反萊豬、護藻礁、公投綁大選?其實,這都是因爲蔡政府全面掌控政府和國會,才恣意妄爲漠視民意。
臺灣人民必須將四大公投視爲蔡政府的「不信任投票」,讓蔡政府在全面挫敗後,才懂得尊重民主,願意謙卑傾聽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