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 國安基金已成股市不安定基金

中時社論

身負股市安定重責大任的「國安基金」,於本月11日召開例行會議,會後向外宣佈結論:不進場護盤。但股市因此項訊息,於12日大跌近400點後,國安基金隨即在當日又召開臨時會議,更改前一天的決定:進場護盤。股市隨之在13日回漲近400點。

決策逆轉 淪爲選舉工具

這不僅讓外界跌碎一地眼鏡、大感不可思議以外,也導致部分「空方」投資人遭到斷頭,造成違約交割的後果。不少人質疑,在國內外政經情勢並無大幅變化的狀況下,國安基金竟然會有完全相反的決策變動,難道「基金」已淪爲執政黨的禁臠,充當政府影響股市漲跌、操縱選民心理的「選舉工具」了嗎?如果真是這樣,那國安基金其實已變成股市的「不安定基金」,必須痛加檢討、考慮修法防範,甚至討論其存廢之必要。

「國安基金」的全名是「國家金融安定基金」,這是2000年時由行政院提出、立法院通過條例設立,總金額爲5000億元,來自行政院各大基金:郵政壽險、勞保、勞退、退撫等和銀行借貸,目的是要讓金融市場穩定,不致造成巨大波動,衝擊社會信心和經濟。但基金進入股市干預的條件相當嚴格,根據《國安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第8條規定,必須是在「因國內外發生重大事件或國際資金大幅移動,並顯著影響民衆信心,致資本市場及其他金融市場有失序或有損及國家安定之虞」才行。

因此,從2000年成立以來,20餘年間只進行過7次股市干預,最近的10年間只進行過3次,分別是在2011年發生歐債危機、2015年人民幣劇貶帶動亞洲貨幣跟貶和恐慌賣壓,以及2020年3月因新冠疫情嚴重和油價大跌,產生股市大跌之時。對比過去的干預時機,這次的干預並不符合其嚴格條件,決議會在一夕之間完全翻轉,其原因實在耐人尋味。

國安基金原先在11日洋洋灑灑列出三大理由,表示不需進行市場干預:一、外銷出口持續擴大、投資熱度不減;二、上市櫃公司營收創新高、本益比和殖利率皆優異;三、疫情有效控制、有助經濟景氣。股市有實質支撐,投資人要有信心、不必恐慌。但是,「不進場干預」的宣佈卻讓12日的股市,在失望性賣壓涌現下,摜破1萬4千點而大跌390點。國安基金遂於當日召開臨時會議,並在晚間宣佈說,因股市盤中低點和今年高點比較,跌幅已達25%;近日成交量萎縮,市場信心明顯不足。考量投資人恐慌心理升高,國安基金決定啓動安定市場任務,授權執行秘書視情況執行任務。這個180度大逆轉的決策,讓13日的股市大漲374點,可說完全收復一日前的「失土」。

上沖下洗 政治下指導棋

從11日到12日,從國際到國內之政經情勢,並無大幅震盪,國安基金的說法卻可以完全相反,讓股市在大跌近400點後又回漲近400點,難道全是因爲國安基金沒事找事,用兩次相反的宣佈,讓股市先跌後漲、大幅動盪?若沒有政治力在後面「指導」,怎會造成如此荒唐的後果?這種短線操作到底是在護誰的盤、安誰的心?國安基金的矛盾宣佈直接造成了股市的巨幅波動,國安基金已實實在在成爲股市的「不安定基金」,造成許多投資人獲取暴利橫財或遭致鉅額損失。就算制度沒有對國安基金究責的設計,難道財政部和國安基金不會因失職而感到愧疚?

依照經濟學的「理性預期」理論,政府的市場干預行爲,如果在行動之前被市場得知的話其干預將會無效。前面的7次干預,就有兩次被市場一致認定是失敗的,包括2000年的網路泡沫化和2008年的金融海嘯。因此,若要避免國安基金成爲「不安定基金」,就必須力抗政治力介入,並嚴謹地執行其法定任務;而且不該對會議的召開和結論大聲嚷嚷,畢竟,沒被市場預期到的操作才能順利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