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九合一選後系列4─兩岸篇:抗中保臺失效 兩岸關係新機遇

中國時報社論

這次九合一選舉民進黨主打「抗中保臺」,國民黨與民衆黨號召「下架民進黨」,結果民進黨退守北港溪,國民黨囊括13縣市,民衆黨也搶得新竹市,「抗中保臺」失靈。雖不能因而認定民進黨2024年總統大選必敗,兩岸關係將峰迴路轉,但至少可以確定,民進黨自2014年太陽花運動以來,所建構的反中論述與典範轉移開始崩解,兩岸關係將進入新機遇期。

臺灣社會是反戰的

九合一是地方選舉,是選民對基層首長與民意代表信任與否的一次投票,理應由在地候選人視當地民意,主打在地議題。蔡英文卻乾綱獨斷,不但沒收黨內民主、壟斷提名權,當新竹、桃園、臺北3市選情不利時,竟定調主打「抗中保臺」。在蔡英文威權式領導下,早已喪失反威權、爭自由價值觀的民進黨,唯唯諾諾放任蔡英文在錯誤的路上愈走愈遠。到選戰尾期,連蔡英文自己都看出「抗中保臺牌」失靈,卻高估自己的魅力、低估選民的智慧,企圖以「恐嚇牌」情緒勒索綠營鐵粉,黨內依然噤若寒蟬、一片肅寂。許多中間選民不能接受,不是棄綠投藍,就是拒絕投票。民進黨敗選的原因很多,「抗中保臺」策略錯誤、黨內無人發出警語,應爲其中要點。

「抗中保臺」失靈,主要是外在環境改變。蔡政府「抗中」6年,美國也從2018年開始「抗中」,疊加效應下,大陸對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做出激烈反應,藉機對臺發動大規模軍演,臺海兵兇戰危,全世界都替臺灣擔心,直到拜習會後,緊張情勢才稍微舒緩。拜登政府堅定支持臺灣,但也斷然把臺積電最新進晶片產能,包括機具與人才,部分轉移到美國,以確保臺灣一旦陷入戰火,先進晶片仍能供應無缺。國人看在眼裡,心中自有判斷,何況國防部爲因應可能的戰爭,考慮延長兵役役期,臺灣基本是反戰的社會,「抗中的代價」,父母不會無感,年輕人可能上戰場打仗,也不會沒有意見。

另一個因素在經濟。蔡政府執政6年來,經濟表現亮麗,主要是全球對高科技產業,尤其半導體產品需求殷切,其中以大陸爲大宗。臺灣製造業出口表現良好,服務業卻陷於困境,包括金融服務、商務服務、線上服務等先進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全都失去進步動能,產值一再萎縮。製造榮、服務枯,高科技一枝獨秀,造成臺灣產業發展失衡、貧富差距擴大的嚴重問題。

臺灣人還有中華情

臺灣人不願意接受中共統治,不代表臺灣人「反中」,更不代表臺灣人失去「中華情」,民進黨人同樣祭拜祖先、信仰媽祖與天公,許多大老都曾返鄉祭祖,政治人物離開臺面時,也紛紛到大陸做生意賺錢,在在證明「臺獨」、「抗中」都是政治策略,而非意識形態,更不是信仰。

蔡政府的反中論述與典範轉移,始自太陽花運動。太陽花以「反服貿」爲引爆點,製造社會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恐懼感,進而製造社會「恐中」、「反中」氛圍,馬政府的兩岸論述因而潰堤,讓民進黨取得政權。這些年來,大陸加速與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國家經濟整合,臺灣服務業卻受困於2300萬人小市場,失去創新能力與成長動能。民衆飽嘗臺海戰爭風險與服務業萎縮苦果,對兩岸關係自然出現新的思考。

民進黨敗選後可能變得更激進,想方設法刺激大陸做出強烈反應,以激發選民抗中情緒,進而贏得2024大選。不過,拜習兩人都希望管理好兩國關係,民進黨如果玩過頭反而會對臺灣不利。大陸希望與美國談判臺灣問題,美國未必會接受,但民進黨操作反中的空間難免受到壓縮。未來兩年美中關係可望往可控方向發展,民進黨若能在大格局思考下,願意調整反中策略,兩岸關係可能峰迴路轉。

美中臺大三角與綠藍紅小三角都應以兩岸和平發展、人民過好日子的慈悲心爲念,重新盤整兩岸關係。民進黨建構的反中論述與典範轉移正在解構,臺灣心懷「中華情」的所有力量,應積極建構新論述與新典範,帶領檯灣走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