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專欄:吳子規》從抗疫體制看中美衝突
目前中國已經基本進入「疫後」階段,而世界還只是「後疫」階段,所以有如此差別,不是中國有靈丹妙藥,而是大政府在抗疫中的特有功效。不信,請看我所經歷的中、加兩國抗疫感受。
2月27日我到加拿大時,加拿大一片歲月靜好,儘管上海的疫情已經基本平息,我們還是全程戴好口罩。當我們走出機場時,除了機場的工作人員外,居然看不到戴口罩的。然後我們與兒子一家住在一起,與12個月不到的小孫女親密接觸,去理好久沒法理的發,再去飯店吃上一頓美味。看着飯店裡緊挨着的客人,哪有什麼「日月同天」、「環球同此涼熱」啊,風景就是他們那邊獨好,我們上海人只能緊張地憋在家裡。
但是好景不長,風聲很快鶴唳起來,3月上旬,加拿大也進入全國緊急狀態,他們每天確診數都在2000以上,老美可是8萬以上。一直持續到我6月27日回來,加拿大還在600以上,美國就更不談了,而上海總共的病例也就900多。
最重要的是中國只要封城封區1個月,無論是北京新發地,還是東北、烏魯木齊等,病毒就像張文宏所說的那樣,被悶死了。而北美地區卻怎麼悶都不死。他們的社交距離比上海做得強多了,上海人口密度那麼高,走到哪不會與人碰一下。加拿大98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3600萬人,上海這麼芝麻大的地方,卻有2400多萬人,碰不到人肯定比口罩更能防範氣溶膠。
他們的商場銀行都嚴格控制人流,不僅一米社交距離,而且,出去幾個人,才能進去幾個人。店堂裡空空蕩蕩的,完全沒有往日的嘈雜和人頭攢動。銀行和商場支付櫃檯都有玻璃罩隔開,到處都有消毒洗手液提供。飯店絕對不能堂吃,後來寬鬆點,可以預訂,然後自己去提貨。
政府部門的工作,如移民等非緊急項一律停下來,慢性病無需上醫院,只要打電話給醫生要求開藥即可。小孩子去醫院看病打防疫針,醫院都全副武裝。我們回來在登機前14天就要填健康碼,只要有缺漏就無法登機。所以他們的抗疫操作一點也不比我們差勁,可就是4、5個月過去了,小有下降就大幅反彈了,我帶着這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踏上了歸途。
我們機場出來,立馬核酸檢測,然後被指定分流到各個區的集中點,再由集中點的管理人員把我們專車送到各區的定點賓館隔離。第二天,我們核酸檢測正常,防疫中心派專車把我們送家隔離。然後居委、醫院、派出所要求我們一起拉個微信羣,派出所在我家門上裝個感應器,我們每次開門、倒垃圾、拿快件都要申報,如果忘記了,就會遭遇網上追問。
雖然所有的醫護和管理人員都非常的客氣和友好,但我還是體會到了一把張學良的恍惚和悵惘。不過,唯有如此操作才能杜絕來自疫區人員的擅自外出,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4天的隔離期結束。所幸我們是遵守規則的良民,否則一定會被大資料隱私剝得淨光後,再嚴加懲處。
我終於明白了中國抗疫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別的國家無法抄作業的所在,那就是寧可多關3000,絕不放過一個。美國疫情期間還搞「黑命貴」,怎麼隔離與新冠病人有接觸的人?
加拿大沒有強制居家隔離這一說。確實按照他們有關人權的制度和隱私意識,假如把沒有病的人也關起來,這可是侵犯他們的人權。
然而,只要有一個與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漏網,不管在後續環節防範多麼嚴,它都會一傳十,十傳百的蔓延開來,這就是他們幾個月封城封社區不見效果的根本原因。因爲所有人之間的交往環節其實都是「流」,而不是「源」。不能切斷感染源,無論在「流」的環節上,怎麼做足文章,也都只是捨本逐末。
可見,歐美國家他們講人權,結果丟失了人命,我們不強調人權,但保住了人命,人命高於人權。這是疫情中的「爲有犧牲(人權隱私)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最早實現疫情零增長)」,所以中美兩種體制,在應對疫情上,孰優孰劣,無需加一言而明之。
可這恰恰正是我們這種抗疫優越的體制成了中美衝突的重要原因。 (作者爲大陸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