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所建交鋪路人,掌管所國大權,布林肯恍悟,過去美國用錯了法子

從上月17日開始,所羅門羣島就展開了新一輪的全國選舉活動。然而,第一輪的選舉並不順利。前總理索加瓦雷引領下的“我們的黨”,只拿下了國會中的15個席位,反對黨則掌握了20席,其餘黨派控制了15席,這導致了一個局面,即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能夠佔據優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所國隨即展開第二輪投票,在此之際兩大反對派開始結盟,試圖推翻索加瓦雷領導的政黨,而索加瓦雷則主動放棄連任,推舉黨內的馬內萊出任新總理。最終投票結果顯示,馬內萊以31票,成爲了所國新一屆的政府總理。

(蔡蔚鳴大使在所羅門羣島總理府會見所新任總理馬內萊)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國此次的整個選舉過程中,如何制定和發展對華政策,是執政黨和在野黨最關注、最爭執不下的一個話題。索加瓦雷和馬內萊引領下的“我們的黨”,主張繼續發展和中國的關係,並加大同中方的往來;而反對派則認爲,應該立刻廢除和中方簽署的協議,甚至禁止中國企業和人員進入該國工作,同時再加深和美澳等“傳統盟友”的關係。

所以,如今馬內萊上臺,稱得上是“親中派”政黨的一大勝利。

不同尋常的是,這位馬內萊和中國的淵源,還不僅如此,他還稱得上是中所建交的鋪路人。

我們都知道,所羅門羣島是在2019年的時候,才決定和臺灣地區斷絕“邦交關係”的,當時馬內萊擔任的就是所羅門羣島外長的職務,所以在2019年,是馬內萊率團前往中國,同中方簽署了中所建交的聯合公報,並正式宣佈兩國建交。

此外,在馬內萊上臺後的第一時間,他也針對中所關係再次表態,稱會支持中所兩國的雙邊合作。日前,馬內萊還接見了中國駐所大使蔡蔚鳴,會面期間他親自感謝了中方長期以來對該國的幫助和支持,並稱所方也會堅定支持一中原則,推動中所合作邁上新臺階。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而就在中所兩國親密往來之際,美國這邊可就着了急了。

在美方的設想中,反對派聯手是有望將“親中派”推翻,再組建一個新政府的,這樣一來,將極大削弱中國在所羅門羣島的影響力。然而當下的情況,顯然出乎了美方的意料。

在所羅門羣島選出新總理的第二天,布林肯就在一次論壇活動中緊急發聲,稱未來美國將和盟友以及多個部門聯合,加大對太平洋島國的援助,以此來對抗中國在該地區日益深化的佈局。

布林肯表示,當下中國對太平洋島國的投資領域,已經非常廣泛了,甚至超越了美國。所以美方也應該從這些投資當中,分析出這些島國人民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之後再集中爲其提供幫助。

此外,美方還一改此前的態度,當即對太平洋島國立下承諾,稱未來美國在該地區的策略,將是不需要島國選邊站,而是專注爲其提供幫助,讓島國可以有除中國之外的更好選擇。隨即他還拿去年的一項倡議爲例,稱相較於中國承諾建設的電纜,美國谷歌的高速電纜,將成爲島國的新選擇。

(拜登和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合影)

要知道,過去美國在對外投資和援助方面,長期以來實行的政策常帶有明顯的政治前提,即要求這些國家在政治或安全領域與其保持一致,同時要求它們減少與中國等國家的合作。通過這種政治和經濟的綁架,美方要確保的,就是受援國能在國際事務中支持美國的立場,進而還能有效地遏制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提升。

而相較之下,中國卻並非如此。長期以來,中國堅持的是一種非干涉他國內政的外交原則。在與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中,中國更傾向於建立基於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夥伴關係。

中方將重點放在共同發展上,力求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無政治條件的財政援助等方式,幫助夥伴國家實現經濟增長和自主發展。這種基於相互尊重和平等原則的外交策略,就爲中國與許多國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也爲國際社會提供了另一種相處之道。

近年來,隨着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更多的太平洋島國開始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以所羅門羣島爲例,中國企業在該國的投資不僅推動了經濟增長,還有助於基礎設施的改善和民衆生活水平的提升。如今該國“親中派”總理再次當選,也很好地證明了,當地政府及其人民,對於中國的方式更爲認可和青睞。

(中所兩國簽署安全合作框架協議)

總之,中國倡導的合作模式,已逐步成爲了國際合作的新典範。相比之下,美國那種以政治條件爲前提的傳統投資方式,正逐漸被國際社會所淘汰。這也表明,在太平洋島國區域佈局上,美國已落後於中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