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業以“信”換“貸”平臺上線!31家金融機構“嚐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覽青 上海報道

在監管引導下,金融機構之間的信用信息共享再進一步。

10月25日,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以下簡稱“資金流信息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有關負責人就相關情況答記者問。

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相關人士表示,資金流信用信息是中小微企業重要的信用信息之一,能夠全生命週期地動態反映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收支狀況、償債能力、履約行爲。全球很多國家都在積極關注、探索推動其共享共用,幫助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

爲解決金融機構跨行共享資金流信用信息的堵點難點,建立制度化、體系化的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在充分保護中小微企業權益的同時,促進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中國人民銀行開發建設資金流信息平臺,並於10月25日上線試運行。

31家金融機構參與試運行

據瞭解,資金流信息平臺主要服務於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經營主體。

當中小微企業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時,可授權金融機構通過資金流信息平臺查詢該企業某一資金賬戶的資金流信用信息。中小微企業也可通過此平臺查詢本企業的資金流信用信息。資金流信息平臺提供資金流信用信息報告和資金流信用信息明細彙總兩類產品服務。

具體來說,資金流信息平臺爲中小微企業建立專屬數據賬戶,並自主決定是否向金融機構共享。企業登錄資金流信息平臺,通過身份驗證後進入其數據賬戶,委託信息提供機構,即開戶銀行提供本企業的某一或多個資金賬戶的資金流信用信息產品,並可授權信息使用機構(貸款銀行)查詢。

首批參與試運行服務的金融機構共有31家,主要是業務量大、技術實力強、具有地域代表性、具有結算賬戶服務資質的銀行類機構,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信用聯社等。

四大措施維護信息安全

企業資金流信息的共享應用,是銀行傳統信貸數據的另一大補充,資金流信息平臺強化了中小微企業對資金流信用信息的查詢權、異議權、更正權、訴訟權。

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作爲資金流信息平臺的運營機構,制定了《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業務管理規程》等管理制度,並通過用戶服務協議、接入承諾書、委託提供協議、授權查詢協議等法律文件規範各方行爲。

此外,資金流信息平臺採取了多種措施保障信息安全。一是嚴格的身份驗證,確保企業主體和接入機構身份可靠、可追溯。二是信息不使用不出域,無授權不調用,平臺不儲存資金流信用信息。三是踐行最小必要原則共享信息,企業自主選擇開放某一個或多個賬戶的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四是加強軟硬件設施建設,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不斷深化

近年來,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深耕“五篇大文章”的要求下,針對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特別是缺乏有效抵押擔保、難以滿足傳統放款要求的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受到金融機構與監管層的高度關注。

在傳統信貸數據之外,基於企業日常經營產生的發票流、資金流、貨物流、合同流等“四流”數據,成爲金融機構信貸風控的重要參考數據。

此前記者從業內瞭解到,多家商業銀行已佈局供應鏈金融、產業數字金融業務,深入企業數字化轉型流程,基於核心企業的日常經營數據爲其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推動中小微金融服務“擴面提質”。

監管層也加強了對信用信息共享應用的引導。

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統籌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建設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水平實施方案》,相關部門表示將盡快推動信用信息歸集加工聯合實驗室正式運行,繼續擴大“信易貸”專項試點,研究推動中小微企業支付資金流信息的共享應用,修訂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分類辦法等制度。

據今年4月10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披露,國家發展改革委建設的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已經歸集了經營主體的17大類37項的信用信息。截至今年4月,平臺已經歸集信用信息超780億條,向有關金融機構提供查詢服務超2.76億次,周均訪問量超百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