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輔導教材上宣傳捐獻器官?家長們議論紛紛,網友:細思極恐

潛移默化這個詞可能很多知道,通常用來描述一種長期的、不易察覺的教育或影響過程,強調的是這種影響是逐漸積累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例如,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就是潛移默化的。父母的言行舉止、價值觀念、生活習慣等都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通過日常的互動和模仿,逐漸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和行爲習慣。

如果是在教學領域,給學生傳遞一些認知,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讓學生逐漸接受某一種觀念,甚至覺得這個觀念是一種善舉,可是這些類似的內容一旦出現在教輔教材上,那就讓家長們擔心了!

日前,有一名家長爆料,在小學三年級的一個語文輔導教材上,一篇關於“捐獻器官”的閱讀理解,讓人看着有說不出的膈應,而且閱讀理解的問題也是圍繞着捐獻器官

其中,有一個題目是孩子的父親對自己捐獻器官的態度,在文中,孩子的父親是同意的!而下面還有填空題,題目是“短文中小孩子捐獻的器官有哪些”

隨後是問答題,比如小圓鏡的爸爸爲什麼同意捐獻器官,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想!這兩個問題,也是在讓小孩子心裡對這件事有一個認知,而文章中的內容,就是讓即將去世的人,捐獻自己的器官,並且還說小圓鏡的器官活在別人的身體裡

因爲現在各種突發事件的影響,讓家長們對孩子的安全格外上心,所以,有家長覺得這樣的閱讀理解,是在潛移默化孩子的思想!

如果說小學生的閱讀理解是潤物細無聲,那高中的英語閱讀就更加直白了,主題是“滿18歲可以不經過父母籤器官捐獻協議,也可以自己去辦信用卡!”,有網友表示,這篇文章出現在新版外研版高中英語第二冊第三頁

在英文中有這樣的話,“我去簽署一份器官捐獻協議,這個重大決定我沒有徵求父母意見就做出來了,我滿了18歲之後,就有銀行聯繫我辦信用卡,我覺得這樣就是在引導我多花錢”

中小學連續出現這樣關於器官捐獻的東西,還是中英文交替出現,這樣讓學生加深對器官捐獻的認知,並且覺得這是好事,而且成年之後可以不顧父母的意見

對於家長來說,首先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出現意外,更不希望子女捐獻器官,不管是否成年,身體髮膚都是父母給的,在中國的傳統思維中,要懷着對父母最起碼的尊重

筆者的觀點:

此類文章,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應該在教輔教材中踢出去,有那麼多其他類型的閱讀理解,爲什麼偏偏選關於器官捐獻的呢,如果自己願意,那給自己做決定可以,但是不能潛移默化影響別人,甚至不顧父母的意見

小學生的閱讀理解,是不是在給高中的閱讀理解鋪路,一開始還有所掩飾,可是在高中課文裡,就直接慫恿了,雖然只是選修教材資料,但是也應該好好審覈,教育是立國之本,不是資本的玩物

毒教材和教輔資料,影響孩子們的思想,所以筆者覺得,這類文章不應該出現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畢竟大多數人不是醫學生,不用懂這些東西

不少家長表示,看到這些毒教材之後,就更加註重孩子的安全了,能夠不驗血就不檢驗,遇到問題看中醫,望聞問切不能配型,這樣就放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