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小將引退潮平均僅25歲 凸顯二軍、戰力外製度都需改革

25歲的呂偉晟(右)與26歲的董秉軒(左)去年季中同時決定「任意引退」,味全龍還特別爲兩人舉辦引退儀式。記者陳正興/攝影 聯合報系資料照

2021年味全龍加入成爲職棒第5隊,隨後2024年臺鋼雄鷹也登上一軍,中職繼2008年後,總算恢復6隊規模。而且時代不同,已不是當年每隊僅有30至40人的時代,在各隊都自組二軍後,實質上各隊都是60人以上的隊伍,有超過360位球員在打拼。只是每年的契約保留名單,總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許多小將職業夢碎,自我宣告引退。

擴編球隊的用意,是藉由需求的增加,可以讓更多年輕好手擠進窄門,更多競爭機會,讓棒球運動在臺灣更蓬勃發展。因爲機會得來不易,以往許多好手都十分珍惜,每年僅有1至2位非資深球員宣告退役,即便戰力外都積極尋求第二春的機會。只是自2023年休賽季,開始涌現任意引退潮,包含廖柏勳、蔡鉦宇、李丞齡、範玉禹、江亮緯及楊晉豪,2024年球季中有呂偉晟及董秉軒,季末則爲陳冠勳、蘇煒智,另外林子宸、邱辰及曾宸佐則已自行宣告引退。

富邦悍將曾期待的投手範玉禹(左)在2024年年初任意引退,而與他在一軍戰場搭檔過的捕手蘇煒智(右)也只多撐了近一年,在去年底跟上腳步。 陳正興

這些決定引退的球員,平均年齡僅有25歲,是一般人剛出社會,正要起步的階段,但他們的職業棒球生涯,卻在此刻結束。其中最小的林子宸才22歲,去年還是隊上二軍出賽次多的球員,被視爲仍有職棒潛力,但他決定轉換跑道。陳冠勳是自培出身,在2023年是陣中一軍主力牛棚,只是一時的低潮,就讓他選擇退役。實際上,這些球員雖不是主力戰將,但都還是可用之兵,卻礙於機會有限,早早就選擇華麗轉身。

這個休賽季引退的球員,都是剛結束第一份2.5年或3.5年新人合約,而且並非不能打,因此不是不符戰力的淘汰機制,恐怕是制度下的犧牲者。由於每年都有超過150人蔘加選秀,各隊都可以帶回6至8人不等,因此人手衆多。但超過30人的二軍球隊,人數更多賽事卻更少,加上許多調整、傷愈歸隊的主將,每位年輕球員能分配到的機會更少,與其不上不下,不如歸去儘早改行。

富邦悍將投手陳冠勳2023年還是陣中一軍主力牛棚,今年成績不理想僅26歲就決定轉身離開職棒。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另一方面,中職爲了保障薪資,並且避免球團囤積過多球員,設置每年11月提交契約保留名單的規章。然而名額有限的情況下,有些球隊又習慣在選秀會中帶走大量的新人,造成非即戰力及新人合約的球員,容易受到衝擊。即便他們都有球團提出合約,但可能長期考量下,決定離開這個逐夢的地方。這就像上班族年末考評,明知因爲名額有限,拿到不好的績效成績,容易想要另謀發展。

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創造更多機會,像是味全組隊後,馬不停蹄參與各項賽事, 讓年輕球員能夠獲得更多登場次數,因而快速展現養成效果。所以,二軍可以先增加賽事,甚至從其中設定保障年輕球員出賽機會的季中錦標賽,讓他們有空間大展身手,減少季末心灰意冷的可能。另外,許多評論提過,可以建立中職版的規則五選秀,增進年輕球員間的流動,都可以增加他們出賽數。

曾宸佐(中)從2020年起,連3年挑戰中職選秀,終於在2022年第12輪被臺鋼雄鷹選進,但只撐了2年多就決定放棄職棒夢,而他才25歲。 圖/臺鋼雄鷹提供

另一方面,與球員間契約一直都是中職的謎因,每年都發生令人不解,爲何與球團即使沒達成簽約共識,還是可以被登錄出賽。其實最好的辦法,還是迴歸市場機制,球員約滿即成爲自由球員,無需一份被視爲戰力外的名單。如果有能力的球員,就會有球團開出新合約,不需要先被打擊自信心。如果擔心單一球隊囤積太多球員,則可以設定簽約人數上限,或豪華稅等限制。

野手邱辰季後沒被龍隊放入保留名單,球隊雖有意回籤,但25歲的他考量機會和現實後決定婉拒並選擇引退。 中央社

越來越多小將選擇引退,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代表進軍職棒已經不是圓夢的開始,而可能是夢碎。該是想想怎麼調整,讓這些明明有潛力的球員留下來,不再只是當快閃的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