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軒/青年政治覺醒了,但2017卻好「茫」?   

▲自「太陽花」學運至今,臺灣青年參與公共事務、踏入政治領域的人數逐漸增加。(圖/記者李毓康攝)

2017年底,各國或各重量級出版單位紛紛發佈各自的「2017年代表字」,臺灣的代表字是「茫」,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民衆對於臺灣未來的不確定以及不安全感英國的《牛津辭典》所公佈的代表字,則是「Youthquake」,譯爲「青年震盪」,針對這個詞的定義,《牛津辭典》給的是:「年輕世代選民的『政治覺醒』,其行動與影響力造成社會重大的文化、政治變革。」這多半跟英國2017年6月所舉行的國會大選有關,由於年輕世代的投票率激增,導致保守黨落敗,使得工黨贏得多數席次。另外,《劍橋辭典》所公佈的代表字,則是「民粹主義」(Populism),尤其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那段時間,此字的搜尋率可說是居高不下。

就臺灣社會而言,過去一年我們經歷許多重大變革,有的甚至造成社會嚴重對立,像勞基法修正大法官的同婚釋憲年金改革轉型正義條例等,能在一年之中遇到這麼多歐美先進國家需10年以上才能處理完的高度敏感議題,相信生在這一年代的臺灣人也算躬逢其盛了。

事實上自「太陽花」學運以來,青年參政一直是臺灣社會的顯學,我們也看見了代表年輕力量政黨正式踏入國會,擁有實踐其政治理念的機會。表現的好與不好見仁見智,可年輕人關心公共事務的比例增加卻是可見的事實,也是臺灣社會的福氣。不過福禍相倚,正因臺灣處於變革的震盪階段,凡事皆無絕對,一夕間很可能你我所認同的價值觀就會有大幅度的改變,也因此臺灣選出「茫」做爲代表字,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不過若把視角拉遠看,英國兩大出版社所給出的代表字,「青年震盪」與「民粹主義」,看似與臺灣不相關,但其實卻是臺灣目前民心乃至於社會氛圍源頭。因爲臺灣社會缺乏一股明確的方向,首當其衝的年輕人挾着青年參政的浪潮,自然在這片茫茫然社會中顯得突出,因此網路風向頓時成爲各政黨、各政治人物的發言參考,甚至政策制定時,也多少需要考慮網路的壓力。

然而,網路上言論,或者應該說是社羣媒體上的言論,經常流於單方面情緒性詞句,例如酒駕要處以鞭刑,這種看似大快人心正義似乎得以伸張的論調實則缺乏法治觀念,流於獵巫般的偏頗,卻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更在國發會的意見平臺上達到超過5,000人的聯署、政府部門須予以迴應的門檻。這也就是爲何另一個關鍵字「民粹主義」同樣榮登2017年關鍵字的主因

青年引起的社會改革力道巨大且充滿能量,但卻也容易被操弄,只要有心者利用這股力量遂行其政治目的,則民主法治的精神便輕易的被「民粹主義」所壓迫,反而讓原本已缺乏方向的臺灣社會,更加的混亂,更加的「茫」。

面對已是進行式的2018年,更加緊繃的國際局勢,以及即將到來的年底縣市長選舉,究竟會讓這個社會茫然的氣氛更加嚴重,抑或是終究找到出口而逐漸收斂?目前誰也說不清楚。但我們始終要相信的是:不管局勢如何變化,我們終歸是一個有着民主法治精神做爲底蘊的國家,而這也是無論國際情勢如何變化、社會如何對立,我們總能緩步向前的最大寶藏

好文推薦

周立軒/民主的實踐 不是投票數數人頭這麼簡單

周立軒/批臺電倡反空污 但是誰把重工業聚集中南部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周立軒,從學術界踏入政治圈的七年級生,期許自己能用文字改變一點世界運轉的速度。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