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量5年減7成…大陸養老機構擴張速度減緩 分析原因曝光
陸媒報導,中國養老機構註冊量5年下降7成,甚至爲搶老人打起「價格戰」。示意圖。圖/AI生成
陸媒報導,中國養老機構註冊量5年下降7成,甚至爲搶老人打起「價格戰」。分析指,養老機構擴張速度減緩,主要與中國老人入住意願不強、消費能力有限,導致入住率低迷,收支難以平衡有關。
陸媒經濟觀察報今天報導,據「企查查」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9年至今,養老機構相關企業(僅統計企業名稱、經營範圍、產品名稱包含養老院、頤養院以及敬老院的企業)註冊量呈快速下降的趨勢。截至11日,全國養老機構相關企業註冊量爲681家,相比於2023年全年下降了22.5%,僅爲2019年全年的26%。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社區居家養老分會副會長鄭志剛調查過程也發現,中國部分養老機構存在關停、轉讓的問題。尤其是今年養老機構「內卷」嚴重,爲了搶老人甚至打起價格戰。他指出,主要問題在於潛在的養老需求能否轉化爲實際入住,「從行業整體入住率來看,相當一部分養老機構目前仍處於持續虧損狀態」。
今年6月,北京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發布的「北京市養老機構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剔除尚未收住老年人的機構後,全市養老機構平均入住率約爲45%。據北京養老機構相關從業者張虹(化名)指出,要實現收支平衡,機構入住率一般需要達到60%。
報告數據還顯示,全市養老機構收住4萬4938人。而2023年北京市60歲以上常住人口爲494.8萬人,意味着北京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數佔60歲以上老人數的比例不足1%。
報導指出,老人入住意願不強和老人消費能力有限是最養老機構入住率低迷的主要原因。
鄭志剛經調查指出,雖然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大約有3億人,但真正有入住養老機構需求的只有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養老院很難讓活力老人持續住進來。上述報告數據也顯示,在北京市養老機構收住的人當中,80歲以上及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佔比達91.57%。
另一方面,根據中國民政部、全國老齡辦等部門10月聯合發佈抽樣調查也顯示,2021年,在有入住養老機構意願的老年人中,能承受不超過每月人民幣1000元(下同,約新臺幣4500元)的佔46.1%,每月3000元及以上的佔15.8%。
而張虹的養老機構目前收費標準爲每月4000元至5000元。她表示,營運十幾年,養老機構的人工成本和物業租賃成本成長許多,收費漲幅卻有限,因爲入住者多爲周邊農村老人,他們的養老金少,入住需要子女支持,因此對價格上漲非常敏感。
張虹在過去4年陸續關停5家養老機構,如今她公司管理的養老機構數量已縮減至5家。
北京市普樂園愛心養老院院長閻帥表示,近幾年,對專業化護理的需求上升。那些一開始就專注於服務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機構,在實際運營中往往表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