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亞】蔣介石曾派9人赴美學習原子彈,只學成一個還回了大陸

在中國,有一位科學家被稱爲“中國工程科學界支柱性的科學家”、“中國科技衆帥之帥”;他叫朱光亞,1924年12月25日出生於湖北宜昌。

1942年夏天,他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從大學二年級起,先後受教於周培源、趙忠堯、王竹溪、葉企蓀、饒毓泰、吳有訓、朱物華、吳大猷等教授;衆多名師的栽培,使朱光亞的學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擲兩枚震驚世界的原子彈,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的投降。這個時候,21歲的朱光亞從西南聯大物理系畢業,並留校任教。蔣介石提出:中國也要做原子彈。

於是,國民政府決定派出吳大猷、曾昭掄、華羅庚三位科學家赴美國考察,並要每位科學家帶兩名助手同去;吳大猷推舉的助手,一是李政道,另一就是朱光亞。

吳大猷選定了朱光亞、李政道;華羅庚推舉了孫本旺,又推舉了徐賢修;曾昭倫推薦了唐敖慶、王瑞駪。

後來,李政道在回憶這段往事時開玩笑說:“當初蔣介石派的人只有派朱光亞是派對了,他回來是做原子彈了,派我是派錯了,我沒有做原子彈,而是迷上了高能物理。”

但是,1946年朱光亞等人剛到美國不久就被告知,美國不會向其他任何國家開放原子彈研製技術;加之抗戰勝利後國內形勢很快發生鉅變,考察組只好解散,各奔東西。朱光亞去了美國密歇根大學,繼續從事核物理學的學習和研究,並以A的成績連續4年獲得獎學金。

新中國成立後,朱光亞熱血沸騰地期盼着回到祖國。1950年初,他聯合51名旅美留學生,起草了著名的《致全美中國留學生的一封公開信》:“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我們的人民政府在向我們召喚!”

回國後,當時新中國的原子能研究所急需一位負責最後產品的科學技術領導人,錢三強經過反覆思考,決定推薦朱光亞去擔任中科院原子能所物理實驗室的副主任;此後,他又被任命爲中國核武器研製的科學技術領導人,擔任二機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長。

從此,他置身於發展核武器這一關乎祖國命運的偉大工程的最前沿,與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懷、程開甲、鄧稼先、陳能寬等科學家一起,共同組織原子彈的研製攻關。

1964年至1966年,朱光亞參與組織領導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枚空投航彈、首次導彈與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任務。在短短兩年時間內,使中國成爲世界上少數幾個獨立掌握核技術的國家之一。

1967年6月,朱光亞參與組織領導的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69年9月,朱光亞參與組織指揮中國首次地下核試驗,取得成功。

1970年6月至1982年7月,朱光亞在繼續負責組織核武器研究的同時,組織和指導中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的籌建……

1991年,繼李四光、周培源、錢學森之後,朱光亞被選爲中科協主席,成爲全國性統一的科技工作者羣衆組織的主要領導人;1994年,他又被推選爲中國工程院第一任院長。

據報道:因工作性質,朱光亞必須對家人嚴格保密,直到原子彈研究成功,向外界公開了消息,家人才知道了他的工作。就連他的兒子知道時也很驚訝:“原來原子彈是我爸爸搞的!”

在朱光亞85歲生日的時候,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送給他了一本書《戰略科學家朱光亞》,這本書的後記裡有這樣一段話:朱主任對我國科技做了很多有分量的工作,但由於國防需要,至今還有許多不能對外公佈。

每當人們提到他在中國原子能事業上的成就時,他總是說:“這些重大成就,是許多同志共同做的。我個人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

1999年,在總裝備部舉行的表彰爲研製“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授獎大會上,他在發言中誠懇地表示:“我只是這一偉大集體中的一員”。在應邀撰寫的《自力更生,鑄起核盾》一文中,他花了大量筆墨,悉數列舉了其他科學家和普通科研人員所做出的貢獻,卻隻字未提自己。

2011年2月26日,朱光亞因病於北京逝世。值其忌日,如去向先生叩安,願先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