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珍》現實生活中的《做工的人》

朱國珍》現實生活中的《做工的人》

【愛傳媒朱國珍專欄】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日本有所謂的「職人」,意思就是工匠或師傅、擁有技術的人。後來更衍生「職人精神」,意思是在各個領域專注工作的人都可以發揮所長,精益求精。然而,在各行各業奮鬥的歷程中,往往還有許多我們看不到的另一面。

書名《做工的人》,顧名思義就是描述在「工地現場」工作的基層勞工故事。作者林立青本身是建築監工,透過他的第一手觀察,讓我們瞭解社會的多元,以及許多豐富的生命故事。作者林立青從素人寫作到成爲暢銷作家,《做工的人》出版五年已經74刷,銷售數十萬本,影響力非常普及。林立青過去在受訪時曾調侃自己年輕時,有錢小孩放學會去打網咖,自己因爲窮又想吹冷氣,只好去圖書館,於是讀完雨果的《悲慘世界》、托爾斯泰的《復活》。原因是他每次看到書腰或封面上的文字就會很開心,例如《悲慘世界》寫着「法國大文豪」、「浪漫主義」、「登峰造極之作」、「震撼主義」「百年跨越」的文案引燃了他的好奇心,接着他發現自己能夠靜下心來看完這麼厚的一本書,也開啓「史詩級」的文學啓蒙。

做工的人有許多是迫於生活無奈,例如賠不起罰單的通緝犯、或是跑腿送貨誤觸法網。最後來到工地做粗活,例如〈再借一次〉的阿國。也有很多是從學徒做起直到獨當一面的師傅。許多老一輩的師傅爲了謀生無法完成學業,但是實際操作重機械技術一流。然而當勞動部針對挖掘機考試規範,106年修訂學科考試有「職業安全衛生」、「工作倫理與職業道德」兩科考試,並規定「重機械操作(堆土機、挖掘機及裝載機),需取得技術士證者,得擔任其操作人員」。爲了考取證照,相關考古題就上千題,許多懂技術卻不懂考試的老師傅很可能過不了這一關而失去工作或成爲非法勞工。

〈工地拾荒者〉是社會底層的縮影。在裡面提到板模工、裝潢工、水電工。工地製造出來的大量垃圾,反而是拾荒者的黃金。然而,一旦遇到「勞檢員」,原本的善意很可能就變調了。林立青在書裡也有不少對公部門提出批判,例如「公部門是第一種我接觸過後無比嘆息的單位」、「埋下畢生以取笑公務員爲樂的意識形態」。

〈透支幻想〉裡,一張五十元的樂透彩券,被林立青描述爲「門檻極低的理財工具,還能幻想有錢的未來」。文章裡提到的幾個例子,無論師傅或工人,他們不約而同地說,如果中樂透,第一件事就是還清債務,然後好好吃上一頓美食,帶家人去旅遊,或者求婚。也有人要送林立青一輛新車,還有要蓋診所照顧健保卡被鎖卡的窮人。這篇讀之令人鼻酸的文章,最讓我感動之處就在於平凡中見偉大。

1998年,以福利經濟學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阿馬蒂亞•森在《以自由看待發展》書中提到:「貧窮並不僅僅意味着缺錢,它會使人喪失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然而,在《做工的人》書中,我們雖然看到受困於生命的無奈被迫放棄希望的人;卻也有着努力工作養家活口,不畏艱難,勇敢負起責任向未來奮鬥的人。

作者爲大學講師、作家、廣播主持人,曾創下連兩年獲林榮三文學獎雙首獎記錄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