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AXA 安盛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尹玄慧:內地商業保險發展潛力巨大,期待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成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何柳穎 香港、深圳報道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於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高度評價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研究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認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曾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保險業正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機遇,並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險作爲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制度安排,連接各行各業、關係國計民生,是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保障、助力共同富裕的有力手段。

“在不久的將來,內地和香港都會是老齡化社會。對於這批銀髮族,我們更需要給他們提供不同的健康保障。”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AXA 安盛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尹玄慧如是強調。

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過程中,保險業的互聯互通亦是重要一環。尹玄慧表示,安盛做了很多不同的調整去適應大灣區的融合。“首要的調整是我們擴大了醫療網絡,不僅包括大灣區的9個內地城市,也包括上海和北京等,我們目前的醫療網絡覆蓋超過290個城市。我們也增加了三甲醫院的配套服務,確保內地客戶來港時能夠享受到醫療保障,同時,也確保香港客戶在內地也能享受到相應的醫療網絡保障。”

尤值一提的是,新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保險業的業務拓展。“在香港和內地,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在配合新能源汽車、電池的發展過程中,保險業也有了新的行業方向,保險業也可以和新能源行業一起發展。”尹玄慧強調。

內地商業保險發展潛力巨大

《21世紀》:你如何評價香港商業保險的發展水平?區別來看,內地和香港商業保險的待挖掘空間分別有多大?

尹玄慧:香港的保險業發展已經很成熟,就滲透率而言,香港的保險業約有19%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亞洲第二 、全球第三的水平。雖然這一滲透率已經相對成熟,且處於高位,但香港保險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有很多國際公司和本地公司在這裡發展,對不同風險的財產管理配置需求很大。在企業不斷髮展的過程中,他們對保險保障的需求始終存在。

另外是人口結構問題。在不久的將來,內地和香港都會是老齡化社會。對於這批銀髮族,我們更需要給他們提供不同的健康保障。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通常並不理想,會面臨高血壓、糖尿病、癌症復發等問題,他們需要的保險產品要求相對較高。所以,我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也要照顧這批銀髮族的需要,這也是保險業增長的動力。

第三方面則與全球環境有關。基於環境氣候變化衍生出來的不同險種,不同類型的風險管理,亦會是將來保險業發展的其中一個增長項目。在這方面,香港保險也具備發展潛力。

內地商業保險的發展潛力則更大。中國作爲全球第二大、人口衆多的經濟體,保險深度不足5%(2022年數據),發展空間比香港更大。我認爲,內地保險業的發展方向非常多,比如健康險,疫情後市民對健康保障的要求提高了許多。雖然內地90%以上的人都有社保,但社保保額相對較低,有很多高端客戶需要高端醫療。在這方面,內地和香港可以實現聯同效應,香港可以幫助內地保險公司提供更多的高端醫療。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在香港和內地,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在配合新能源汽車、電池的發展過程中,保險業也有了新的方向,保險業也可以和新能源行業一起發展。

整體而言,我認爲內地和香港的發展空間都很大,尤其是內地的市場更大、潛力更豐富。而香港的險種比較多,資產配置的能力和配套比較好。我相信在香港和內地的互動過程中,保險業的發展空間會更廣闊。

《21世紀》:請你具體談談,伴隨着你提到的老齡化時代,尤其是經歷了3年疫情,大家對於保險的需求和理解發生了哪些變化?這對你們的業務調整產生了那些影響?

尹玄慧: 從技術層面看,疫情時,包括保險業在內的公司都在大力投資技術,因爲在客戶無法出門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藉助技術來延續客戶服務。如今保險對數字技術的需求也沒有停止,近年來數據AI的發展很快,保險公司絕對有需要繼續在數據AI領域進行投資。

從業務需求看,在香港和內地恢復“通關”後,人員可以自由流動,對保險的需求也顯然增加,包括旅遊保險、醫療保險等。後疫情時代,人們也仍然存在對生病的擔憂,這些都會增加對保險的需求。

站在企業的角度,除了發展新產品以及提升客人的體驗之外,提升運營效率很重要。不斷思考怎樣可以運營更快、成本更低,使產品更加有競爭力,這是保險公司面向新時代需要考慮的問題。

香港保單多幣種優勢突出

《21世紀》:香港保監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內地訪客個人人壽保險新單保費約590億港元,同比大漲超27倍。以安盛爲例,你認爲內地客戶在購買香港保險產品的過程中,他們的產品需求和風險意識有什麼特點?

尹玄慧:在我們看來,內地客戶與其他客戶的需求大致相似。他們需要的是財富管理,遺產規劃等服務,以確保他們的後代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此外,他們對危疾保險的需求也很高,而香港的危疾保單保障範圍廣泛,能夠覆蓋客戶多位家庭成員,保障內容也比較新穎,這可以很好地滿足內地客戶的需求。

《21世紀》:相較於內地商業保險,香港商業保險的投資策略更加多元。如今投資環境並不樂觀,要保證公司的投資回報,保障客戶的健康、理財需求,你們會如何考慮產品策略和投資策略?

尹玄慧:這通常指的是人壽保險板塊,實際上,香港的人壽保險發展十分成熟。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擁有豐富的資產配置方式,保險公司可以投資的產品種類繁多,這使我們可以實現資產負債匹配。

此外,香港保單具有多幣種的優勢,除了美元,還有英鎊、加幣、人民幣以及港幣等。這不僅對國內客戶有吸引力,東南亞等其他(地區)客戶如果想在香港投保,也能得到保障。

期待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的成立

《21世紀》:大灣區融合爲香港保險業開拓了哪些新的發展空間?在市場新需求的驅動下,你們如何“擴容”?

尹玄慧:安盛做了很多不同的調整去適應大灣區的融合,尤其是隨着“通關”恢復,大灣區的活動和人員流動有所增加,我們的融入更加緊密。

首要的調整是我們擴大了醫療網絡,不僅包括大灣區的9個內地城市,也包括上海和北京等,我們目前的醫療網絡覆蓋超過290個城市。我們也增加了三甲醫院的配套服務,確保內地客戶來港時能夠享受到醫療保障,同時,也確保香港客戶在內地也能享受到相應的醫療網絡保障。

安盛還配合國家的“港車北上”政策,與我們的子公司安盛天平合作,推出了一張保單在內地和香港都能接受理賠服務。我們是第一批能夠做到香港和內地兩邊保單互相等效的保險公司之一。我們在內地的子公司——安盛天平公司幫助我們能夠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理賠服務。

實際上,經過多年的深入探討和籌備,內地與香港兩地政府與監管機構在大灣區建立客戶服務中心的計劃已接近成熟,保險售後服務中心的建立將幫助解決兩地理賠和續費方面的很多困難,爲客戶提供更全面的服務保障。

隨着大灣區進一步融合,香港特區政府也可以考慮發展更多非壽險的保險業務。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但卻非常側重壽險類產品,未來可以更多元化發展。例如,可以考慮進一步發展海運物流船務,將海運物流生態系統重新引入香港,包括船舶維修、綠色燃料進口等,從而賦予保險業在其他行業的推動作用。

《21世紀》:如今香港特區政府正大力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請你談談保險業與科技的結合會帶來哪些新發展?

尹玄慧:保險與科技的結合無疑蘊藏着巨大潛力。近年來,保險科技發展迅速,尤其在客戶服務和產品研發方面,已取得了諸多進展。展望未來,隨着香港證監會推進Web 3.0技術的發展,保險與Web 3.0技術的融合有望催生新的協同效應。

同時,大灣區正不斷涌現出各種新興科技,保險行業亦可與這些新產業相結合,爲其提供新的保障產品,我相信這一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實習生黃正皓、李斐然、溫博宇對本文均有貢獻)

記者:何柳穎

監製:朱麗娜

編輯:和佳 朱麗娜

設計:鄭嘉琪

視頻製作:袁思傑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