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龍泉青瓷學院派代表人物”湯忠仁:想有更多可能性

目前仍在杭州攻讀陶瓷專業博士的湯忠仁,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在杭州-龍泉兩城之間來往奔波。一城是他的"研究所",一城是他的"試驗田",一次次往返的路,便化作那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樑。

2003年,在大學的一次暑期實踐中,湯忠仁對龍泉青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些不曾見過的龍泉窯標本瓷片,讓他愛不釋手。懷着好奇與嚮往,他逐漸醉心於對黑胎青瓷的研究和創作中來。“沉迷的狀態就是巴不得今天燒窯,明天還燒窯,後天繼續燒窯。”

作爲龍泉青瓷的“學院派代表人物”,湯忠仁堅信學院教育能給工藝美術增添更多的可能性。“我希望在博士研究這個階段,通過更加系統的方式方法,把我這近十幾年的實踐經驗總結、整理出來。”

黑胎青瓷,是龍泉青瓷工藝種類中最爲獨特高級的品種。它的製作工藝複雜高超,成品率只佔三成。“薄胎厚釉”便是這一傳統技法的技術壁壘,若想要達到最佳狀態,就必須耐得住性子。經過五年的反覆錘鍊,直到2015年下半年,湯忠仁才終於“復刻”了真正的黑胎青瓷。也是從此時開始,黑胎青瓷開始被更多人知曉並追捧。

人生幸事之一便是能得貴人指點。湯忠仁的師公徐朝興,是“龍泉青瓷泰斗級人物”,在言傳身教中指引他更深入地理解傳統工藝;而其導師劉正則給予了他莫大幫助,鼓勵他大膽的突破與創新。

認知愈深愈被吸引,愈入迷又愈發深入。黑胎青瓷的恢復性發展研究也呈現出一種循序漸進的姿態。“首先是復刻復古,然後再一個是變古。”湯忠仁對黑胎青瓷的研究從更換材料到創新技法,從局部到完整,從推測到證實,到進一步挖掘整理出獨特的造型語言,再到深入探索開發出適合當代生活的器物,絕非一日之功。

“你可以在觀念、在表現手法上天馬行空。但落到細節上,還是需要有更嚴謹的態度把它收回來。”

現代社會,匠人必須直面容易陷入孤芳自賞困境的現實難題。怎麼不讓創作束之高閣,就要在堅守文化的“根”與順應市場的“勢”中,努力做好權衡取捨。“站在藝術史或者美術史的視角,你也要花更多精力去思考關於‘時代’的問題。”

如今,非遺技藝不僅承載着悠遠厚重的文化底蘊,還蘊藏着青年一代對東方傳統文化的嶄新剖析與闡釋。湯忠仁笑稱在創作《黑胎六方菱瓶》時,“它的造型語言,我全部用的是現代的幾何線條穿插。”融入建築語言,以現代方式去表現古代技藝,也使得他的作品得到了客戶認可。大家覺得瓶身和廣州塔相像,還給它取了個生動有趣的暱稱叫“小蠻腰”。

更令湯忠仁欣慰的是,有很多90後、00後也很欣賞他的創作,這更加堅定了他將這一技藝傳承下去的決心。

今年6月,湯忠仁入選了"全國首批計劃扶持的20位青年非遺傳承人"。他正以自己的理論與實踐,打破傳統技藝“口耳相傳”的固有承襲模式,讓更多有識之士加入到非遺傳承這個大家庭中來。

《中國匠人》

本站上流X非遺匠人內容共創欄目

讓我們一起保護·傳承·發揚非遺文化

有什麼想對我們說的,歡迎留言哦~

實習生王楚驍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