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熱愛教育的抗癌勇士(下)爲基隆學子打造表達自我舞臺 串聯業界專業團隊資源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徐嬿立主持食安論壇資料照(圖/中時賴雲𪸩拍攝)

如何讓基隆學生獲得更尖端的能力,國際教育成爲基隆市政府新任教育處代理處長徐嬿立的重要關注專案。作爲曾任美國柏克萊大學及南卡羅來納大學的訪問學者,她深知國際教育對於拓展學生視野和提升技能的重要性。在擔任教育副處長期間,徐嬿立帶領教育團隊積極啓動與國際名校柏克萊大學分校ROAR Academy的合作,推出涵蓋Python程式設計、演演算法和自動駕駛等尖端課程,參與學生可享受教育處全額補助。這一舉措不僅爲基隆的教育書寫了嶄新的一頁,更爲當地學子提供了難得的學習機會。許多參與該課程的學生都興奮地回饋,表示這次經歷讓他們體會到國際化的教學,並驚喜地發現了自身的無限可能。徐嬿立表示:「這並不是一次性的國際合作,教育處將持續全力引入跨國資源,讓更多基隆優秀學子參與其中。」她渴望透過持續的國際交流,讓基隆學子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茁壯成長。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今年8月首次結合專業劇場推出表演課程(圖/基隆市政府教育處提供)

徐嬿立深知,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固然重要,但教育處的任務還包括爲學生打造一個充分發揮自我、自由表達的舞臺,讓每位學生能夠發展出其獨特性。今年,她首度將專業劇場資源引進基隆,邀請享有盛譽的「故事工廠」,開設星光大道劇場表演教室。邀請金鐘獎得主如百百和安心亞等重量級演員擔任講師,讓這些量身打造的表演課程成爲對藝術文化感興趣的孩子們揮灑創意與熱情的平臺。她提到:「這不僅是戲劇人才的培訓課程,透過戲劇的活潑肢體運動和團體感知的課程,學生能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理解他人,從而增進社羣互動。」希望透過表演教室達成的目標,幫助孩子們藉由戲劇學習自我表達和感知他人。

此外,她也觀察到,社團活動是學生展示獨特作品的重要平臺,不論是音樂、舞蹈還是各種才藝,都是學生們獨一無二的創作。今年9月新學期的開始,伴隨着基隆全新專業展演空間「B'INLIVE SPACE‒KEELUNG」的盛大開幕,此空間由聞名全國的必應創新經營,與五月天等知名藝人合作。徐嬿立積極爭取公益額度,讓基隆的高中生與大學生有機會站上專業舞臺,體驗天團的音響、燈光及舞臺裝備,展現自我。首場基隆高中與專業樂團的搭配演出盛況空前,許多老師和校長們紛紛表示,學生透過專業舞臺的演出變得更加自信了。這些創舉不僅展現了基隆教育對未來趨勢的敏銳洞察,也讓學生的獨特性得以充分彰顯。

基隆學生樂團於𝗕’𝗜𝗡 𝗟𝗜𝗩𝗘 𝗦𝗣𝗔𝗖𝗘首次登臺演出(圖/基隆市政府教育處提供)

基隆學生樂團於𝗕’𝗜𝗡 𝗟𝗜𝗩𝗘 𝗦𝗣𝗔𝗖𝗘首次登臺演出(圖/基隆市政府教育處提供)

談到未來計劃,徐嬿立從今年開始親自走訪基隆的55所學校,展開與校長及教育團隊的深入對話。用心地觀察校園每個角落,傾聽現場人員的需求,不辭辛勞地檢視每間學校的教室、廚房、廁所、廢棄宿舍以及運動空間,細心記錄下來自漏水、風災後重建、無障礙空間限制及通學困難等問題。此外,徐嬿立也透過深入傾聽特殊學生的個案及家長的心聲,務實地將改善校園環境列爲首要任務,以協助各校發展其優勢特色教育。她強調:「基隆各區都有其特殊性,我希望能實際走訪現場瞭解情況,傾聽學校團隊與家長的聲音,甚至包括學校周邊的社區鄰里,才能身歷其境地理解學生的生活與需求,做出最務實的政策。」

教育處團隊分享了徐嬿立極爲重視即時迴應學校教育需求的案例。有一次,在參加訪查行程時,校方向她反映即將開學,但部分電腦螢幕卻臨時故障。爲了不影響教學,徐嬿立立即請求教育處團隊緊急處理,當晚便迅速完成了更換。此外,還有一次在學校的週日活動中,學校人員隨意向時任副處長的徐嬿立反映體育館漏水與颱風即將來臨的問題。她隔日一早便帶着教育處團隊抵達校長辦公室進行會勘處理。這一切都凸顯出她對於與學校一起打造完善教育環境的堅持,始終如一地來自於務實的方案與行動力。

談及來到基隆從事教育工作的感想,徐嬿立侃侃而談:「我非常幸運,能遇到兩位教育處的前輩,劉美蘭處長與楊桂傑處長,他們的指導讓我受益良多,更將優秀的教育團隊交棒給我。」她坦言,在教育領域,每個人都有其專長,而過去一年多的成果,都是與教育處同仁相互激盪、通力合作的結果。在追求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她與教育團隊之間深厚的情感和感謝之情溢於言表。「自從加入基隆市政府這個大家庭以來,不僅得到了教育處長官和同仁的溫情支援,更在許多時刻受益於各局處首長於各專業領域的指點。尤其是同仁們團結一心,爲基隆市的發展共同努力,這份情感是其他地方無法帶給我的深刻感動。」她感性地說道。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團隊同仁攝於基隆市113年度運動會(圖/基隆市政府教育處提供)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團隊同仁攝於基隆市113年度運動會(圖/基隆市政府教育處提供)

當被問及接下重責大任是否擔心影響身體狀況時,徐嬿立以她一貫的溫暖笑容回答:「說不擔心是不可能的,康復的路還很漫長。現在的我學着與癌症共存,生命有限,我希望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承接前人的理想,與教育處的夥伴們一起投入教育。這讓我感受到真實的生命與滿足,我會一直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