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人鹿共生可以找到平衡點

梅花鹿「鹿災」如何解?學者指出,每種瀕絕動物覆育特性不同,一定要因應環境變化,不斷滾動檢討,調整經營管理對策,有效解決民怨和生態危機,才能讓掌聲大過罵聲。

野生動物保育歸農委會主責,早年卻由內政部營建署的墾丁國家公園主導梅花鹿覆育,參與覆育計劃的臺師大生命科學系退休教授王穎說,早年梅花鹿遍佈全臺中低海拔平原、丘陵,當年學界期待重現此景象,建議在墾丁國家公園覆育野放,營建署支持執行,是一次成功的野外覆育經驗;而農委會早期主要負責農林漁牧政策,無專責動保單位,才由營建署主責。

王穎說,已料到會達人鹿衝突的局面,這要靠溝通、補償、數量控制和法令配套化解,臺灣民情認爲狩獵作法太殘忍,但若干年後就不一定了,像早年高舉臺灣獼猴保育大旗,如今「猴害」已惹人怒。

王穎預言,當年設定覆育目標,是要恢復梅花鹿遍佈全臺中低海拔景象,如果人鹿衝突、衝擊環境生態問題不解決,目標將難實現,必須靠溝通、教育和調整經營管理策略,才能讓梅花鹿跨出恆春半島。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前所長裴家琪說,人鹿共生可以找到平衡點,梅花鹿不是數量過多,而是分佈不均,對一度在野外絕跡物種來說,近兩千只仍無法讓人放心,至少五千至一萬隻才穩當。

裴家琪說,墾管處正在做的回收、外贈和生育控制等作法,可減緩族羣擴張速度,這說明覆育政策要不斷滾動檢討、修正經營管理措施。

三名都會區的七年級生,十年前不捨梅花鹿因人鹿衝突招致罵聲,購買梅花鹿在恆春鎮租農地打造被形容「墾丁小奈良」的梅花鹿生態園區,藉由人鹿良性互動和展售文創商品,證明人鹿可和平共存,意外成了恆春的旅遊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