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郭部長智商堪慮?從購電菲律賓可見

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十月表示,將尋求在菲律賓、日本等國蓋綠電電廠,再透過船運或海底電纜把電帶回來供應國內廠商所需。(記者餘承翰/攝影)

近期基隆外海的海底電纜再次遭船隻損壞,政治人物直指是在附近作業的中國大陸籍權宜船進行「非單純事故」,系大陸意圖測試臺灣對外通訊的脆弱性與應變能力。此說法正直接打臉經濟部長的採購菲律賓綠電計劃。

臺灣周圍海底電纜多次遭到破壞,由於中國大陸船隻懸掛第三國船籍的「權宜輪」在周邊異常航行;加上他國也有類似的案例;且美媒也報導大陸浙江省麗水學院的6名工程學者曾在2020年1月在中國國內申請「快速切斷海底電纜」技術專利,媒體與立委因而認爲,該事件乃中共意圖測試臺灣對外通訊的脆弱性與應變能力。此一事件縱然還在調查中,已凸顯地緣政治的風險。

我國半導體、人工智慧(AI)與雲端運算等耗能產業發展快速,能源需求驟增,然按照政府的能源規劃,過去居重要發電來源的核電廠逐一退場,核三廠二號機預計於2025年5月退役,核電將進入歷史,規劃作爲替代的綠能進度卻大幅落後,將使臺灣能源供應愈加吃緊。

爲解決能源供應困境,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10月中對外拋出,已透過美國在臺協會(AIT)協助,尋求在菲律賓、日本等鄰近國家興建綠能電廠的可能性,再以海底纜線將電送回臺灣。此說法立即引發輿論譁然,事後郭部長改口,這件事僅是論壇上的意見交流,沒有具體計劃。

然部長若無具體計劃,豈敢公開指名去年7、8月就開始接觸美國在臺協會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有討論過此事。且AIT發言人亦未否認此事;且國內再生能源業者也已先插旗菲律賓,顯示此構想並非部長個人的構想,應屬經濟部已規劃許久的計劃。

如部長所言,新加坡已計劃向4800公里遠的澳洲買綠電,而菲律賓呂宋島距臺灣僅300多公里,在技術上並非不可行,而且成本上也可能有優勢,未來運回臺灣的綠電,價格也會低於本地綠電價格。

看似可行性極佳的能源外購方案,卻忽略了地緣政治的風險,該地正處於國際上緊張的南海區域,美中二國角力的重心,菲律賓政治傾向隨着菲律賓領導人更迭而轉向,現任爲親美政府,但下任總統若轉而親中,我國相關投資是否會付諸流水?

尤有甚者,從近期的海底電纜破壞事件,更讓人憂心能源供應的穩定性與安全性,資料傳輸的海底電纜還可利用其他電纜或是發展低軌衛星等方式傳送。惟能源的海底電纜倘遭切斷,我國的電力供應恐立即陷入供應危機,政府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