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林惺嶽,真正愛臺灣的藝術家

藝術家林惺嶽2022年贈予高美館超過1千號的巨幅作品〈受大地祝福的山〉。本報資料照

看到媒體報導,臺灣國寶美術家林惺嶽教授近日辭世,內心相當沉痛。20多年前,因工作之故,有機會訪問他,後來也多次邀請他演講與座談。每次聽其談論臺灣文化,都能感受到獨特的見解,強烈的批判性,以及超越一般人的高度與氣度。

林惺嶽說,他早期參加過反對運動,但後來對民進黨的腐敗深感痛心,目睹許多不堪的內幕。當年躲在後面的人,在民進黨拿到政權後,紛紛以民主鬥士的身分出來搶奪資源。2000年總統大選,他公開表態支持宋楚瑜,因而遭到民進黨的封殺。他自我調侃道,這樣就不必參加很多會議,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花了二、三年的時間,完成了一部六十萬字的鉅著《中國油畫百年史》。此書出版之後,引起相當大的注意與迴響,海峽對岸也很重視,邀請他去參與相關的學術研討會。

有趣的是,《中國油畫百年史》並不包含臺灣,理由恰恰是爲了宣揚臺灣本土觀念。換句話說,在林的眼中,所謂的本土化,已經不再侷限於以臺灣本土做爲創作素材,而是提升到更高的層次:發展出屬於臺灣的獨特視角與論述,而這樣的企圖心,正是臺灣嚴重缺乏的。林指出,臺灣太依賴CNN、NHK等外電報導,養成了從美日等國的觀點間接看世界。真正的臺灣視角,應該直接派記者到其他國家採訪,形成一個不受強權擺佈的獨立觀點。

這種獨立的臺灣觀點,與其說是文化的一中一臺,或者文化臺獨,不如說是源自對臺灣文化的強大信心。林認爲,臺灣累積了很多豐富、優質的美術與文學作品,若能透過系統化的整理與研究,推廣到國際,必能讓全球耳目一新。歐洲偉大藝術家的傑作之所以永垂千古,也是經過歷代不斷地研究詮釋與論述累積,纔得到歷史地位。所以我們應該訂一個方向,調整角度,行銷臺灣。

臺灣在1990年代至本世紀初,曾掀起一股「臺灣結vs.中國結」的文化論戰,有人認爲,如今這個論戰已經結束,臺灣論得到完勝。這到底是事實還是錯覺?恐怕已經很少人關心了。然而,對林惺嶽而言,到底該認同中華文化還是臺灣文化,卻似乎從來不是問題。在他身上,既看不到大中國思想,也沒有去中國化主張,他甚至還認爲,「本土化」變質爲「去中國化」,這種企圖純化臺灣色彩的行爲,是可笑而徒然的。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臺灣文化真正的最大危機,是「政治掛帥」,尤其民進黨將自己等同於臺灣文化。一切文化政策,只是爲了鞏固權力,並沒有真正關心臺灣文化。

從「政治掛帥」的觀點出發,那麼諸多光怪陸離的文化施政,就很容易解釋了。去年民進黨大張旗鼓地慶祝1624、臺南建城400週年,明明是被殖民的開始,爲何視作榮耀?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館藏主要是中華文物,爲何非要定位爲「一座貢獻給理解臺灣近現代社會文化發展史的博物館」不可?從鞏固政權的角度看,似乎也不奇怪了。

林惺嶽是真正愛臺灣,有一套具體方法,又身體力行的偉大藝術家。當權者在高度肯定和悼念他之時,也應該好好反省,什麼理念與作爲,才真正有利於臺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