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善用兩岸溝通管道 找到兩岸僵局的新契機

2月14日金門海域發生執法意外傷亡事件,圖爲海巡署第9海巡隊當天將翻覆的大陸快艇拖回金門料羅碼頭蒐證勘驗。圖/海巡署提供

由於兩岸的特殊關係,很多問題不能適用國際規則,否則就會陷入兩國論的困境,尤其是有關邊界的問題,因而必須基於善意與互信來特別處理。比如海峽中線與當前金門的禁限制水域線等規範,都是我單方面的決策,基於長年兩岸的發展與默契,北京對此並未提出異議。但自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兩岸兵兇戰危,如今雙方默契不再,北京的對臺策略已從維持現狀改爲恢復原狀,雙方瀕臨直球對決。

我方的立場認爲,因整起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序,在判決出爐之前,不能判定疏失,因而無法道歉賠償,當然站得住腳。但因海巡提不出錄影證據,對方必將難以接受判決結果,因而難解僵局。其中可信的原因是,密錄裝備已購,但因是大陸製造而閒置,才造成今天的窘境。

由於兩岸關係的高度政治性,尤其最近幾年在美方的推波助瀾下,北京方面已累積相當的負面能量,金門事件剛好是一個突破口,以便安內攘外。因而在兩岸交往的情理法方面,一如上述,若執意堅持理與法的操作,可能無法完滿,甚至愈演愈烈,因而還需要以基於互信的默契來加以潤滑與緩和,到底人命關天。

故若能利用在野國民黨的兩岸管道,並以低調中間人的角色,可能可以發揮一些作用。比如此次國民黨夏立言副主席訪陸的團隊中,就有一些中間人士參與,但這還略顯不足,而根本之道在於朝野大和解。尤其當前朝小野大,若執政黨能營造國內友善的政治氛圍,並積極授權,相信國民黨必可做出相當貢獻來緩解局勢,而這也必定符合美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