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陳其宏:佳世達大艦隊成功揚帆秘訣

佳世達大力發展醫療產業,攜手工研院展現AI數位醫療創新,開啓智慧醫療新時代。

【口述/佳世達集團董事長陳其宏  整理/賴宛靖】

2014年起,我帶領佳世達集團的主管們與工研院密切合作,深入探索並推動多個醫療產業專案,讓佳世達逐步從傳統代工轉向多元化發展。

合作領域包括醫療設備、智慧系統等專案,佳世達也因此得以將先進的科研成果應用到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具備潛力的市場,並且在生醫通訊等新興產業範疇上,不斷推出創新方案。

過去10年,佳世達集團在營收和業務擴展上獲得傲人成績,而企業規模壯大、業績翻倍增長的背後,是一頁傳奇。

掌穩舵前行!在巨浪中找到致勝方向

成立於1984年的佳世達,前身爲明基電通。2006年在投資西門子手機部門的過程中,遭遇重大虧損,公司遂做了關鍵決策,將品牌事業與代工分開,成立了以BenQ品牌爲主的明基電通,以及專注於代工產業的佳世達。2014年,我接下佳世達總經理的重責大任,挑戰源源不絕而來,該如何翻轉局勢成爲眼下最重要的難題。當時,佳世達雖年營收達新臺幣1,100多億元,但代工利潤非常有限,所以我決定給自己和團隊9年時間,在3屆董事會的任期內,必須讓公司50%以上的營收來自高附加價值的事業。

但怎麼開始?這是一個棘手難題。

我盤點佳世達必須轉型的原因,是因應內外雙重挑戰的必要決策:內部環境上,因代工獲利率低、加上累積虧損無法發股利與紅利,導致公司出現士氣低落、組織老化的隱憂;外部環境面臨中國代工崛起、臺灣成本優勢不再,顯示產業典範轉移的風險;此外,員工也面臨社會價值觀的改變,新世代重視健康、家庭與工作平衡的「Working Smart」模式,種種原因促使佳世達必須調整營運策略。

企業想要成功轉型,清楚的願景和具體計劃是基本要件。對照早期佳世達訂出的公司願景「實現科技生活的真善美」,雖然聽起來響亮,是很好的長期願景,但是很難轉換成十年內具體的方向!我認爲願景必須符合具體(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達成(Achievable)、相關性強(Relevant)和時間限定(Time-bound)的「SMART原則」,有了明確目標後,制定實現的策略至關重要,並時時對照是否符合SMART原則。畢竟,你必須清楚要攻「哪個山頭」,而且要明確計劃在多久內攻下,如果攻不下來,就應該適時調整,避免浪費資源。

在2014年佳世達正面臨內外挑戰的困境時,我認爲企業不應只靠原有的代工業務這一條腿走路,因此將大力發展醫療產業作爲公司的「第二條腿」。2010年集團因在中國經營南京明基醫院而進行上下游資源整合,收購了年營收新臺幣4億元的三豐醫療器材,成立了「明基三豐」,後續又整合許多醫療器材和醫藥通路。透過集團資源整合與技術提升,現在佳世達醫療事業營收已超過新臺幣252億元。

三條腿合作!讓企業發展急起直奔

除了代工與醫療外,我認爲佳世達光靠兩條腿還是不夠穩,還需要「第三條腿」!AIoT未來將會應用人工智慧到智慧醫院、智慧工廠、智慧商店等場景,這也是佳世達的強項!不過四條腿才能走得又快又穩,因此網通事業成爲另一個高附加價值事業,我提出2022年高附加價值事業營收要佔公司總營收一半的目標,而團隊也如期達成;從2014年到2022年,短短几年間,佳世達營收從2013年的新臺幣1,192億元、高附加價值事業佔比僅爲12%,到2022年營收正式突破2,398億元,比2019年疫情爆發前的1,698億元,增加700億元,到2022年佳世達高附加價值事業營收佔比已正式過半,達成目標。

短短9年間,佳世達符合了哪些SMART原則,才能如期達成願景?Specific(具體):目標具體明確,團隊一看就能理解。Measurable(可衡量):目標數字化後,就能清楚追蹤進度與成果;Achievable(可達成),目標要有挑戰性,但不能不切實際,才能激勵團隊跟隨並付諸行動;Relevant(相關性強),目標必須與公司核心業務和長遠發展密切相關,避免設定無關的目標,最後是Time(時間),時間管理至關重要,設定具體的時間框架來完成目標,方能有效推動組織前進。已經達成第一階段目標的佳世達,進到第二階段,目標是2027年高附加價值事業的獲利要佔公司總獲利的過半,這階段就像健身一樣,第一步是「長胖」(增加營收),而第二步則是「長壯」(提升獲利),畢竟,要先有足夠的體重,才能將脂肪轉化爲肌肉。

在佳世達轉型過程中,我將併購策略視爲發展常態,自2014年以來,已併購了70多家公司,不僅提高集團營收,也增強競爭力,在併購前,我們會以雷達圖精準且嚴謹地分析目標企業體質,從中挑選最佳合作伙伴。

舉例來說,2017年佳世達協助成立於1981年、主力產品原本是工業電腦主機板的友通,派遣4位高層進駐協助管理,短短兩年內友通的股價從40元漲到了70元,打破友通創立幾十年的紀錄。友通加入集團後,佳世達將友通轉型爲智慧化方案廠商,協助友通將業務範疇拓展到系統產品領域,讓系統產品的比重從10%提升至近50%,不僅提高出貨單價,也大幅帶動整體營收成長;之後陸續整合垂直供應鏈中的廠商,組成小艦隊,光是2022年友通年營業額就達新臺幣161.9億元,刷新歷史紀錄 。

佳世達將先進的科研成果應用到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具備潛力的市場,在生醫通訊等新興產業範疇上,也不斷推出創新方案。

打造大艦隊!邀強者一同邁向偉大航道

友通的例子展現出佳世達併購企業的方針,運用「Organic+M&A」策略,將內部有機成長(Organic Growth)與外部併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結合。內部有機成長包括擴大現有業務、推出新產品、進入新市場等,不依賴外部收購讓公司穩健成長。而外部併購是透過合併其他公司來快速擴展業務,幫助企業迅速擴大市場佔有率,通常比有機成長來得更快。善用缺什麼補什麼的「加法哲學」,再導入KPI與獎酬制度,就會使停滯不前的企業動起來,再創榮景。

自從2014年啓動佳世達大艦隊計劃後,如今有200多家企業成爲集團一分子。然而,要管理這些持股比例不同的子公司,更是莫大挑戰。常有人問我,佳世達有這麼多家公司,該怎麼管理?我的回答永遠是「One Company, One Goal, One Organization」,一言以蔽之,就是「車同軌、書同文」。每家公司都必須按照同樣公司治理規矩運作,無論是1、2百家公司,甚至300多家公司,都是如此。

我認爲,設計完善管理策略、確保集團資源能妥善挹注到每個子公司是關鍵,同時也制定獎勵與汰弱留強的機制,讓大艦隊成員都能保有最佳戰鬥力,更是重中之重,讓每個登上艦隊的夥伴都能獲得補強資源,協助迅速改善問題。即便集團內有超過200家公司,但我們仍能密切合作溝通無礙。經營上遇到問題的公司,該公司的董事長會提出解決方案,而我會與高階主管們密切合作、傾聽線上彙報,說明如何解決問題以及修正方案,只要是合理的方案會快速通過;若不合理,我則會提供建議,從總公司角度出發、修訂章程爲問題找解方。

至於新世代的領導培養,我們近年來培育了7、80位董事長級、總經理或營運長級的人才。常有人問我遴選人才的標準是什麼?我認爲具備「強烈企圖心」是必要關鍵,沒有企圖心就無法過關。此外,領導風格要與時俱進,還要具備組建成功團隊的能力。

不同背景、文化的企業成爲佳世達大艦隊成員後,有效管理組織是關鍵,我也制定了一套「投資後管理SOP」:首先,佳世達的國際化品牌可擦亮公司招牌,無形資產也是競爭力的核心之一,尤其在資金調度上,有品牌加值更容易迎刃而解;此外,更開放集團內資源,包括我們擁有約26,000名專業人才,迅速補足大艦隊各公司所需的人力與資源整合。

未來不是一個人的戰場,而是羣體的力量在共同驅動。我不僅希望佳世達是強大的艦隊,也期望臺灣的企業都能形成各自的艦隊。如果臺灣有更多這樣的大艦隊共同啓航,未來的可能性將是無限的,臺灣產業將在國際舞臺上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佳世達集團董事長陳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