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擊?火災?“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五”,中國航天之路有多坎坷
《軍武次位面》作者:嘿喵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五”,中國航天遭遇了哪些成功與意外?音頻:00:0016:35
♬點擊上方可收聽文章朗讀音頻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三名航天員與“神舟十四號”三名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太空會師”。這是值得紀念的歷史時刻。今天,我們就從30多年前開始,重溫中國載人航天之路。
1992年9月12日,國家批准了《關於開展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研製的請示》正式啓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工程代號“921”。這是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參與規模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技術難度最高、協調面最廣的國家重大工程。
目標分爲“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199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在北京航天城成立,李慶龍、吳傑、楊利偉、翟志剛、聶海勝、費俊龍、劉伯明、潘佔春、趙傳東、景海鵬、劉旺、張曉光、鄧清明、陳全共14人成爲首批航天員。
從1999年“神舟一號”發射至今,已經完成26次重大飛行任務,全部取得成功,並保持着航天員零傷亡的記錄。如今中國空間站已經進入爲期10年的應用與發展階段。
神舟一號
飛船重量:7600千克
發射時間:1999年11月20日
火箭型號:長征2號F運載火箭
任務時長:21小時
航天員:無
任務目標:驗證中國首次試驗飛船的發射與回收,各系統均經受住了考驗,證明了方案設計的正確性,爲完成載人航天工程後續任務奠定了基礎。
神舟二號
發射時間:2001年1月10日
火箭型號:長征2號F運載火箭
任務時長:6天零18個小時
航天員:無
任務目標:它是中國第一艘正樣無人航天試驗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三部分組成。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多領域的科學實驗。
遭遇問題:在發射前4天,一名工作人員操作失誤,發射平臺意外啓動,導致已經處於垂直狀態的火箭與十一層平臺撞在一起,經過檢查,火箭一共被碰傷18處。原定1月5日的發射時間被迫取消,經過13位權威專家的評估一致認爲:碰撞產生的力量數值還在安全範圍內,可以正常發射。(來自《觀察者網》)
據楊利偉回憶:神舟2號返回時,降落傘沒有打開,返回艙硬着陸,如果有人在裡面必死無疑。(來自2017年《中國青年報》採訪)
神舟三號
飛船重量:
發射時間:2002年3月25日
火箭型號:長征2號F運載火箭
任務時長:6天零18個小時
航天員:無
▲神舟三號搭載的假人航天員
任務目標:以研究載人功能爲主要目的,載有一個生理模擬規格的假人航天員,飛船內部測試技術狀態與設計將與載人狀態一致。各系統進一步完善,提高了載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號
發射時間:2002年12月30日
火箭型號:長征2號F運載火箭
任務時長:6天零18個小時
航天員:無
任務目標:在前三艘飛船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完善,在返回艙內增加了兩個座椅,坐着兩個假人航天員。工作、生活、醫護、包括睡袋、壓力服、太空食品以及着陸後遇到意外所需的求生物品一應俱全,將任務的意外應變能力大幅提高。
在太空中實施了展開太陽能帆板、調姿等一系動作,還成功地實施了變軌。神舟四號是歷次是難度最大,考覈最全面的一次。
神舟五號
發射時間:2003年10月15日
火箭型號:長征2號F運載火箭
任務時長:21小時
航天員:楊利偉
任務目標:楊利偉在太空與地面指揮部及家人通電話,並展示中國國旗和聯合國旗。太空睡眠,感覺良好;記錄飛行日誌;食用太空食品;中國成爲繼蘇美之後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
遭遇問題:楊利偉在飛行過程中經受了兩次大的考驗。一次是在火箭發射導約30-40公里高度時,地面指揮中心發現監控中的楊利偉沒有動靜,好像是失去了知覺。原來是火箭和飛船突然出現10赫茲以下的低頻共振,並且疊加了6G過載,超過人體正常承受能力,據楊利偉回憶,共振一共持續了26秒,劇烈震動讓他難以忍受,全身使不上力,內臟很難受,幾乎休克,一度以爲自己將要犧牲。(來自楊利偉自傳《天地九重》)
▲楊利偉落地出艙時的照片,可以看到他的嘴部有傷口
另一次是返回時衝回稠密大氣之後,降落傘破了一些,返回艙急速落地後一下彈起,再摔下去。楊利偉整個人向右肩方向撞去,頭部猛甩過去。麥克風一下把他的嘴捅破。記者看到他嘴脣下方的白色傷疤,雖時隔14年,仍清晰可見,“普通人可能會骨折。”他說。(來自2017年《中國青年報》採訪)
神舟六號
發射時間:2005年10月12日
火箭型號:長征2號F運載火箭
任務時長:4天零19小時
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
任務目標:外形與神舟五號基本相同。兩名航天員打開神舟六號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進入軌道艙;在艙內有意識加大動作幅度,進行開關艙門、穿脫壓力服、穿艙、抽取冷凝水四大項“在軌干擾力”試驗,結論爲影響很小,不需要糾正飛船姿態。
由於飛行時間長,着陸場氣象難以準確預測,地面共設置了13個着陸點,除了酒泉發射中心的主副着陸場外,在國內外設置了11個應急着陸場。根據楊利偉提出的意見,在航天員座椅安裝了“賦型減震坐墊”,將落地瞬間的衝擊力減到最小。同時,降落傘在返回艙落地瞬間,能夠根據航天員的指令切斷傘繩,防止因大風導致返回艙被降落傘拖走。
與神舟五號不同。着陸後經過醫療人員檢查,兩名航天員自行爬出返回艙,向現場人員招手並坐在椅子上。
神舟七號
飛船重量:12噸
發射時間:2008年9月25日
火箭型號:長征2號F運載火箭
任務時長:2天零20小時
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任務目標:太空行走。翟志剛和劉伯明分別穿上中國艙外航天服和俄製航天服後出艙活動,向安裝在艙外的攝影機揮手和揮動五星紅旗。翟志剛取回艙外的試驗樣品,並開始太空漫步“我已出倉,感覺良好!”完成艙外活動後返回軌道艙,釋放搭載的伴飛小衛星,衛星對飛船攝像和拍照。另外返回艙加裝反推力火箭,當返回艙距離地面一米時啓動反推,施行軟着陸。
遭遇問題:準備出艙太空行走時,已經泄壓的艙門無法打開,翟志剛用力拉了三次毫無反應,劉伯明與翟志剛合力將艙門拉開20度,再次因爲氣壓不平衡艙門被吸住關閉。劉伯明拿來金屬撬棍遞給翟志剛,終於將艙門撬開。在現場直播中可以聽到航天員沉重的喘氣聲。
在出艙五分鐘左右時,神舟七號曾報告“儀表顯示,軌道艙火災”。地面檢查飛船正常,經證實是傳感器誤報。(來自神七發佈會採訪《人民網》)
神舟八號
發射時間:2011年11月1日
火箭型號:長征2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
任務時長:16天零13小時
航天員:無
▲天宮一號於神舟八號對接效果圖
任務目標:“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已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神舟八號無人飛船的任務是與“天宮”對接,組成一座小型空間實驗室,爲建立中國空間站做準備。神舟八號改進幅度較大,是第一艘基本定型的飛船,後續的神舟飛船大部分都與其類似。
神舟九號
發射時間:2012年6月16日
火箭型號:長征2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
任務時長:12天零15小時
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女)
任務目標:首次搭載女航天員,6月18日飛船自動與天宮一號對接,24日飛船按照指令與天宮號分離,航天員通過手柄控制飛船與天宮一號進行手動對接成功。29日航天員手動控制飛船與天宮一號分離返回地球。
6月24日,神舟九號三名航天員與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7000米新紀錄的3位潛航員葉聰、劉開周、楊波分別在太空和海底互相表示祝賀和問候。一天之內,中國同時誕生了載人航天和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神舟十號
飛船重量:約8000千克
發射時間:2013年6月11日
火箭型號:長征2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
任務時長:14天零14小時
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女)
任務目標: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後,航天員通過視頻通訊向地面中小學生進行了太空授課。對天宮一號進行維修,更換地板和密封圈。(注:天宮一號於2016年3月12日退役,2018年4月2日進入大氣層燒燬)
神舟十一號
飛船重量:8000千克
發射時間:2016年10月17日
火箭型號:長征2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
任務時長:32天零6小時
航天員:景海鵬、陳冬
任務目標:“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在2016年9月15日發射升空。神舟十一號飛船伸出捕獲索,抓住天宮二號併成功對接。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後在太空跑臺上進行失重鍛鍊,種下生菜種子,飼養6只蠶。在太空收看《新聞聯播》和其他電視節目。
神舟十二號
飛船重量:8000千克
發射時間:2021年6月17日
火箭型號:長征2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
任務時長:92天零4小時
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天和核心艙
任務目標:2021年4月29日中國新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5月18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對接。神舟十二號升空後與天和核心艙對接,航天員進入空間站。三名航天員將貨運艙中的物資設備拆封組裝,並連續兩次出艙活動進行設備安裝。
遭遇問題:在央視直播中,航天員與核心艙對接打開艙門時,從航天員的對話中可以聽到說有警報聲。後來證實沒有問題。
神舟十三號
發射時間:2021年10月16日
火箭型號:長征2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
任務時長:182天零9小時
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女)、葉光富
任務目標:第一次常態化駐留空間站6個月,三名航天員兩次執行出艙任務,首次有中國女性航天員進行太空漫步。出艙時還有一段幽默的對話,率先出艙的翟志剛向地面指揮中心報告:
“我是01,我已出艙,感覺良好!”
王亞平報告:“我一會出艙,感覺良好!”
葉光富報告:“我下次出艙,感覺良好!”引發地面指揮人員的一片歡笑。
神舟十四號
發射時間:2022年6月5日
火箭型號:長征2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
任務時長:182天零9小時
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
任務目標:神舟十四號是任務最多、最複雜的乘組。執行第二次常態化駐留空間站6個月任務,此前“天舟三號”和“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已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對接,神舟十四號升空對接後組成了四艙組合體。
7月25日“問天”實驗艙發射升空與空間站對接,航天員無需面罩進入問天實驗艙。
10月31日“夢天”實驗艙發射升空與空間站對接,航天員進入夢天實驗艙。
11月12日“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發射升空與空間站對接,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空間站迎接貨運飛船到來。也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後一次貨運補給任務。
9月-11月先後三次出艙活動,安裝問天艙擴展泵組、機械臂主力手柄、夢天艙連接裝置等。
2022年12月2日,迎接神舟十五號的三名航天員,兩批6名航天員在空間站“航天會師”,雙方移交空間站鑰匙。12月4日神舟十四號飛船與空間站分離返回地球。
遭遇問題:前面說到,從神州六號開始增加了返回艙落地瞬間,可以由航天員操控自動切斷傘繩,防止因大風導致返回艙被降落傘拖走。但是神州十四號返回艙在落地後,不知是航天員根據實地情況判斷不需要切斷傘繩,還是切傘裝置發生故障導致降落傘並沒有脫離。
從直播畫面可以看到,地面保障人員打開艙門與航天員溝通時,兩名身穿橙色外套的隊員衝過來拿着鋸子迅速將傘繩鋸斷。他們的職位就是專門負責一旦傘繩未斷,兩人立刻將其鋸斷或砍斷,他們的崗位還有個外號叫“大刀隊”。
神舟十五號
發射時間:2022年11月30日
火箭型號:長征2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
任務時長:預定180天
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
任務目標:計劃進行四次出艙、艙內設備組裝調試和維護、操控機械臂在艙外安裝設備等任務。6個月後準備迎接神舟十六號航天員的到來。
鄧清明是中國培養的第一批現役航天員中最後一位執行飛天任務的航天員。
張陸是中國培養的第二批現役航天員中最後一位執行飛天任務的航天員。
神舟十五號發射成功後,首批現役航天員和第二批現役航天員已全部執行過飛天任務(李慶龍、吳傑、陳全、趙傳東、潘佔春5名首批航天員於2014年退役),鄧清明作爲最後一位執行飛天任務的首批航天員,他從1998年成爲預備航天員到2022年正式飛天,堅持準備了24年零10個月。
鄧清明在執行任務前的新聞發佈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
“太空不會因爲故事感人,就像我張開懷抱。人生能有幾回搏,25年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一次次與任務擦肩而過,有過失落,也有過淚水,但我從來沒有彷徨過,更沒有放棄過。作爲航天員,堅守飛天初心,永不停歇訓練,是我的常態,更是我的姿態,對我來說,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準備,但決不允許,當任務來臨的時候,我卻沒有準備好。”
航天事業是勇敢者的遊戲,它不僅僅是一種尖端科技的代表,還決定了國家的綜合實力。走向太空是人類發展的必經之路,能否在航天事業上位於前列,關係到一個國家民族的未來前景。
在一代又一代中國航天人薪火相傳、接續奮鬥。如今,真正屬於中國的太空時代已經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