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者》被萬人差評,看人民日報的強勢發聲,才知吳京說的沒錯

文案|羅生

編輯|喵三三

諜戰劇向來是國劇市場中不能缺少的一個題材。

但近兩年來很少能看到真正備受好評的優質諜戰劇。

所以當央視擡上來一部《追風者》的時候,觀衆內心的期待值拉滿。

不僅是金融+諜戰的新穎模式,還有王一博這樣的流量大咖坐鎮,以至於播出後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收視率多次破2,數據極其可觀。

就連人民日報、新華網兩大官方賬號都相繼爲該劇發聲,這一波真是將排面給足了。

要論熱度數據,這部諜戰劇絕對稱得上是“爆款之作”。

但一部好劇不能光看熱度,還需要結合口碑來分析。

而口碑恰恰就是該劇的一大短板,眼下《追風者》劇情即將過半,網上差評聲越來越大。

所以這部劇到底是好看,還是難看?

01 處處是槽點

衆所周知,央視的劇作在品質方面的要求相當之高,然而這部《追風者》卻是個例外,可謂是處處都有槽點。

其一、男主智商下線

劇情前期魏若來在參加央行面試時大出風頭,甚至還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妥妥的大男主啊。

還有後面爭取得到沈圖南的賞識時,魏若來也是智商在線,光環加身。

但咱也不知道爲啥進了央行裡面,他反而降智了,還一身反骨。

魏若來:“那我能申請一把槍嗎?先生”

沈圖南:“不行,做好本職工作就好了。”

行,不給我,那我就去搶一把。

但可笑的是,在搶槍的過程中魏若來拿着菸灰缸一下子就給目標解決了。

不僅精準打暈,還沒留血跡。

他又不是什麼職業特工,下手能這麼穩?

儘管他搶走槍後,故意拿走手錶營造搶劫的假象。

但魏若來也不說走遠點,隨手就將手錶扔在附近垃圾桶,還被路邊的小乞丐看到,這才引起了後續一系列的事情。

一意孤行、做事沒頭沒尾、莽撞衝動。

魏若來真是越來越放飛自我,但這人設前後割裂感太強了,導演自己知道自己在拍什麼嗎?

我看導演現在只顧着炒雙男主CP,早就忘記了諜戰劇的本質是什麼。

其二、氛圍詭異

隨着劇情更新,魏若來與沈圖南的關係越來越好了。

一個不顧性命也要保護先生,一個力排衆議要留下這個愣頭青。

這兩人的互動比男女主都好嗑,氛圍莫名的曖昧,我想懂得都懂吧?

最新的情節更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

當魏若來好不容易重回央行時,就遭遇了黃秘書的阻攔,甚至還想要讓他收拾東西滾蛋。

但魏若來堅決不走,轉身上樓梯時看到了默默關注着一切的沈圖南。

他一步步往上走,只爲了更加靠近自己偶像,而對面的人也願意一步步走下來,似乎想要拉他一把。

好傢伙,你倆擱這演偶像劇吶?

我看王一博是拿了女主劇本,而王陽則是拿了男主劇本吧!

接下來鏡頭一轉,黃秘書的表情讓人蚌埠住了。

他就好像是愛而不得的惡毒女配,眼睜睜看着有情人走到一起,一臉要碎掉的模樣。

劇情沒講明白呢,男演員們倒是着急“麥麩”了?別太離譜!

可以說,這部劇拍着拍着就沒啥諜戰味兒了,情節太刻意,敘事手法太貧瘠。

而且劇情經不起仔細推敲,邏輯性欠費,可謂是一手好牌被導演打得稀爛啊。

02 演技太尷尬

除了內容問題,這部劇的演員也遭到觀衆質疑。

男主王一博頂着一張“腫臉”來拍諜戰劇本身就夠尷尬了,還試圖挑戰一些高難度戲碼,純心讓觀衆看笑話是不?

就比如電擊這場戲。

王一博身體沒有被電流貫穿後的生理性抽搐。

反倒是鏡頭抖動厲害,故意營造這種緊張感,讓人不禁懷疑是不是攝影師踩到了電門。

對比《懸崖之上》張譯接受電擊刑罰的樣子,整個臉部肌肉都在顫抖,被電得口吐白沫,看着相當逼真。

其實這一場戲張譯確實全程接受電擊,三分真實,七分演技,才成就了十分的教科書式表演名場面。

也難怪王一博這場戲被網友吐槽像是“死屍”一樣,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當然,不僅王一博表演拉胯,連男二王陽都不在狀態。

他飾演的沈圖南舉手投足都是表演的痕跡,挑眉、嘴歪等一系列油膩霸總的表演方式總是看得人頭皮發麻。

還有女主李沁,臺詞與表演都用力過猛,沒演出地下工作者的謹慎和冷靜,更像是千金大小姐來過家家一樣,太齣戲了。

看到《追風者》的熱度與口碑如此不成正比,終於明白了吳京的那句話:

“票房高並不等同於自己水平高。”

而且當下的觀衆“對電影的認知也越來越高,拿陳詞濫調去騙觀衆就是自尋死路”。

如今看來,這番話對於電視劇同樣適用。

近兩年來,國產劇熱度越來越猛,尤其是流量演員主演的作品,甭管好不好看都有粉絲前來助陣,數據虛高的情況不在少數。

但這些作品你就看吧,一看一個不吱聲,大部分都是爛劇,演技還差得離譜。

所以某些人也不用吹噓劇作熱度多高,看看口碑就知道是不是“金絮其外,敗絮其中”了。

03 結語

“流量至上”是當下國產劇最大的悲哀吧!

有些影視劇也不管內核夠不夠硬,對於品質的把控更是敷衍至極,甚至將大部分資金都用於邀請流量明星來博眼球。

這就導致作品之爛,爛過臭雞蛋,也讓觀衆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失望。

《追風者》便是如此。

強行增加沒有必要的雙男主元素,光顧着炒CP而忽略了劇情的邏輯性,還有演員的演技也上不了檯面。

儘管能夠將流量收入囊中,但口碑翻車,真的是創作者想要看到的情景嗎?

還是希望國產劇導演都清醒點,熱度不等於口碑,好劇也不能只看數據,追求流量的同時別忘記專注作品,否則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那麼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