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綁架在線教育
作者|金不換
由於最近的疫情,一些地方的學校提前放寒假。
於是,學生眼中的魔鬼、教育機構眼中的搖錢樹——網課,再次在江湖上攪得風生水起。
有機構趁機推低價課,試聽用戶暴漲300%。
還有些如掌門教育、火花思維,在市場熱潮中宣佈赴美IPO,融資額預計都達到3億美元,風光無限。
這個冬天雖然很冷,但在線教育市場挺熱。
不過,也有一些機構步子邁大了扯到蛋,在打廣告上演了一出鬧劇。
前不久,有網友發現猿輔導、作業幫、高途課堂、清北網校四家機構,同時邀請同一名“女老師”做廣告。
畫面就像是串場帶貨的女主播。
更魔幻的是,在猿輔導的視頻中,這名女老師自稱“做了一輩子小學數學老師”。但在高途課堂的視頻裡,她又吹噓自己 “教了40年英語”。
果然,“全知全能”的老師從不出現在現實裡,只存在於廣告裡。
只是,四家教育機構已經涉嫌違反廣告法,更引來家長的擔憂——能推出如此低水平的廣告,機構的教學水平也好不到哪裡去。
這場廣告鬧劇還驚動了中紀委,直接點名批評:
資本助推下,內耗嚴重。
的確,在眼下的在線教育市場,資本正在蜂擁而入將機構綁架,把行業推向浮躁的燒錢遊戲。
它在造富,也在造負。
01
四家教育機構的廣告撞車,背後無非是在搶生源。
在中國做教育生意,獲客的確是最重要的技能,沒有之一。
當年,俞敏洪被北大開除後創辦新東方。半夜天寒地凍時,他披着大衣提着漿糊桶在電線杆上貼小廣告,心裡祈禱的是恐怕就是第二天能多來幾個學生。
果然,不少學生看到小廣告紛紛去報名,讓俞敏洪熬過了那個寒冷的冬天,也讓新東方走上後來的巔峰。
如今時代變了,在線教育正在衝擊着傳統的線下教育。不過,儘管上課形式變了,教育機構的生存基石沒變:
依然是獲客。
畢竟,網課跟電商、社交等互聯網產品不同。
後兩者的用戶羣體比較穩定,平臺在獲客成功後,更重要的是運營和維護,而網課的用戶迭代速度非常快,很多學生完成了一種課程後,就會進入下一階段或者終止。
因此,機構必須不停地招來新的學生,源源不斷地保證每個課程都有生源,才能讓自己持續運轉。
當然,跟以前相比,如今教育機構拉生源的花樣更多了——廣告、低價,各種玩法層出不窮。
由於疫情,去年網課需求實現大爆發。有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在線教育的日活躍用戶數量從平時的8700萬,上升至春節後的1.27億,升幅高達46%。
瞅準勢頭,教育機構的廣告席捲了線上線下各個角落。有人吐槽,隨處都能看到機構在向你招手:
在線上課,瞭解一下?
早上出門,電梯、樓道里全是“作業幫直播課”的海報;公交車、地鐵站的顯示屏上,循環播放着“猿輔導全球累計用戶突破4億”的洗腦口號;晚上回家打開電視想放鬆下,結果綜藝裡也都是類似的宣傳:
教育機構牟足了勁兒,讓自己每天出現在你面前,彷彿你的智商急需充值。
與此同時,他也下足了血本。
去年前9個月,猿輔導、作業幫、學而思網校三家,在廣告上的投放總額達55億元,是2019年同期的兩倍以上。
另外,機構還都推出各種低價課程,包括“9元5節課”、“3元2節特惠體驗課”等。
有機構甚至喊出,“學費交多少,家長說了算”。
網課的廉價程度,都快趕上社區團購裡的白菜價。
當賽道變得白熱化時,還有許多新人在擠破腦袋加入——截至去年10月,在線教育相關企業新增約8.2萬家,佔整個行業的17.3%。
在這個爭分奪秒的競技場,似乎每個場內的人都在害怕落後,而每一個新人都在搶着入場。
這種跑馬圈地的方式,與當年外賣、網約車領域興起的燒錢大戰並沒有兩樣。
而且,它們有一個共同點——背後都有資本在跑步入場。
目前,大多數在線機構都處在虧損狀態,現金流也不算穩定。能夠負擔起如此大規模的營銷活動,靠的就是不停地融資。
從去年到現在,幾乎每個月都有在線教育機構融資的消息。整個2020年,在線教育市場融資總額達540億元。
這個數字,超過了2016年~2019年的總和。
就在一個月前,多家頭部教育機構還在接連獲得融資——作業幫獲得E+輪16億美元融資、猿輔導獲3億美元、好未來與銀湖等機構達成33億美元私人配售協議。
融資這麼頻繁,是因爲燒錢太快,都超過了融錢的速度。
一輪又一輪的資本活動背後,投資人拿着錢四處找項目,告訴機構如何花錢快。
這背後,自然有他的如意算盤。
02
經過二十多年的廝殺,在互聯網這片土地上,資本能夠掘金的地方已經不多了。
這也難怪,去年幾家互聯網巨頭拼命去搶社區裡的幾顆白菜,被官媒批評不去仰望浩瀚星辰。
當然,在線教育還是一塊待開發的肥土。對於資本來說,這是一門好生意,因爲它看到三個特別能掙錢的地方:
1、市場正在快速增長,潛力大;2、毛利高,離錢更近;3、沒有多少巨頭,更容易孵化出獨角獸,坐地收錢。
十幾年前,在線教育就已經開始萌發。去年的一場疫情,更是加速了它的的爆發。
即便去年下半年國內疫情有所放緩,市場的增長仍在繼續。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去年在線教育用戶規模超過3.5億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35.5%至2573億元 。
放眼望去,整個互聯網領域裡,能夠保持如此高增長的板塊,也就短視頻和直播了。
跟直播一樣,在線教育同樣屬於毛利高、離錢更近的行業。
根據已披露的2019年財報數據,尚德機構、跟誰學、流利說、51TALK四家的毛利都高於70%。
高於70%是什麼概念?衆所周知,網遊是最賺錢的互聯網行業之一。騰訊作爲國內第一的遊戲公司,遊戲的毛利大概在50%~60%左右。
換句話說,頭部在線教育機構的賺錢能力,比互聯網巨頭都強。
馬克思在《資本論》說過:
雖然用這段話形容在線教育上稍顯誇張,但足以說明資本對它的青睞。
高毛利的背後,最核心的一點,還是中國的家長太捨得花錢。
他們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想在教育上爲孩子大手筆投資。別人家都在上網課,自己也不能落下。
尤其是隨着人口結構的變化,年輕家長變多,更容易接受線上教育的模式,也更捨得花錢。
一隻眼盯着家長的錢包,資本的另一隻眼還興奮地發現:
在這樣一片高速增長、離錢近的市場,裡面完全沒有多少巨頭,孵化獨角獸的機會非常多。
在眼下的在線教育市場,可以說是“萬類霜天競自由”。從低幼、到K12再到成人,各個用戶年齡段裡又衍化出各種課程。每個賽道都擠滿了入場的選手,卻鮮少有真正的巨頭。
這三個市場現狀,也是資本將錢瘋狂撒向在線教育的重要原因:
反正市場潛力大、賺錢能力強,而且巨頭少。先燒錢培養自己的搖錢樹幼苗,等長大了再慢慢摘果子。
這樣的玩法是不是很眼熟?當年網約車、外賣領域裡的你爭我鬥,同樣是這種套路。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資本在互聯網裡掃過的地方,都一樣。
只是,當資本給自己心儀的教育機構瘋狂投錢時,也給整個行業潑去了一盆渾水。
因爲,當各大教育機構拼命在燒錢買流量時,這個行業裡最重要的技能,也就是獲客的門檻被不斷推高。
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正常範圍。
有專業人士測算,剔除課程的前端成本後,每個學員帶來的終生純收入2300元。
這也就意味着,一旦獲客成本超過這個數字,機構就會虧損。
然而,如今行業獲客成本普遍已達到4000元,甚至還在增長,遠高於其他的互聯網業務。
這就會帶來一個問題,已有的機構要想不被淘汰就得有資本,並且繼續燒錢從對手那裡搶流量。後來的選手要想入場,就得有足夠的資本,否則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
總之,整個行業開始被資本綁架,以“錢”爲中心,慢慢偏離教育的本心,一些負面開始爆發:
誘導學員貸款、濫用預付款、教學質量良莠不齊、跑路暴雷頻發等等。
學霸君和優勝教育的慘痛下場,就是一個典型。
03
2017年9月,學霸君創始人張凱磊入選了《財富》中國40歲以下商界精英榜,是榜單中唯一來自教育領域的創業者。
跟他一起入選的,還有有字節跳動的張一鳴、美團的王興、滴滴的程維。
那時候的張凱磊很風光,恐怕不會想到今天的結局。
最近,學霸君被爆拖欠老師薪資,許多學生家長也表示課程已停課,交了數千甚至上萬元的課時費難以退回。
與此同時,學霸君的辦公羣已經禁言,中高層管理人員也失聯。
迫於外界壓力,張凱磊最後在直播間裡露面,對外表示:
欠家長5個億,欠供應商3000萬,欠員工3000萬工資,加上其他的一共欠了5.8億元。
直播間裡的張凱磊焦慮又憔悴,完全沒有當年商界精英的風範。
過去三年裡,學霸君的日子並不好過。當頭部在線教育機構頻繁融資時,學霸君沒有任何融資行動。
在去年的燒錢大戰中,學霸君完全處在下風。行業裡獲客成本不斷增加,然而它沒有更多的資本進行燒錢。即便它早期建立了口碑和用戶,也無法阻擋流量被財力雄厚的對手拿走。
最終的結局,必然是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倒下。
優勝教育的創始人陳昊,境遇比張凱磊好不到哪裡去。
幾年前,他還是職場節目《非你莫屬》裡的明星boss。如今,也成爲聲淚俱下的道歉老闆。
去年年底,優勝教育陷入跑路風波,多個校區人去樓空。陳昊身處在輿論漩渦後,發出一封公開信。
信中,他表示公司資金鍊斷裂,自己對不起所有人,將“負責到底”。隨後,他更是央求馬雲等企業家幫忙救救優勝,自己願意0元捐出所有股份並免費打十年工。
從老闆到跑路人,陳昊落得如此下場,也是因爲被資本矇蔽了雙眼。
他把預收的學費拿去盲目擴張、大手筆獲客,企圖用新生源支付的學費補上資金漏洞。結果疫情之下,大環境變差,優勝的資金鍊斷裂,最終爆雷。
這樣的惡性事件,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教育行業裡。而那些沒跑路的機構,在浮躁的燒錢環境裡,行爲也變得扭曲。
比如,很多機構用“10天輕鬆搞定口語”“30天快速拿下證書”等口號博人眼球。實際上,其設置的課程完全無法做到宣傳的那樣,而且教學方法非常不合理。
另外,一些老師的教學資質也水分嚴重。網上經常爆出,某教育機構的外教老師,其實之前是國外的一名廚師。
機構幫助他們把簡歷包裝得光鮮亮麗,最終的結果必然是誤人子弟。
04
在一次公開場合,征戰教育界多年的俞敏洪斷言:
到現在爲止,我還不認爲在線教育是一個可以跑通的商業模式。它突然成爲了老百姓的剛需,但卻不是一個可以獨立成長的商業模式。
這個論斷是否正確,很多人有不同觀點。在我看來,在線教育能否跑出來,暫時還待觀察。
不過,藉助資本的力量,一定是錯誤的方向。
因爲在線教育的模式,與之前憑藉燒錢跑出來的互聯網業務,有很大的不同。
過去幾年,外賣、網約車、直播等各種商業模式,在資本的助推下迅速崛起。平臺在經歷多輪融資後,在商家、用戶之間做牽線人,通過補貼很容易將他們聚合一起。
平臺逐漸壯大後形成壟斷,商家和用戶已經牢牢黏在了一起,資本想要賺錢很輕鬆。
然而,在在線教育的模式裡,用戶端也就是學員的迭代非常快,而且前期的決策週期比較長。這意味着,在線教育無法擁有非常高的用戶黏性,也無法一直通過燒錢來吸引客戶。
畢竟,如果每一次學員的更新都伴隨着一次燒錢,那麼將會是一個不斷循環的無底洞。
另外,在線教育的商家端也可以說是教師,與其他平臺同樣有很大不同。
像秀場直播裡的主播,幾乎不需要任何技能就能上。而網課直播間裡的教師,必須有一定的資質、經歷一定時間的培訓後才能上課,否則遲早會被淘汰。
歸根結底,在線教育本質上是一門慢生意,本身的回報週期比較長。
它需要早期對教師進行嚴格的篩選和培訓,在後期憑藉過硬的教學水平實現社交裂變、口口相傳,而不是通過燒錢藉助鋪天蓋地的廣告來吸引生源。
這是最合理,也是最靠譜的商業模式。
然而,資本講究以快打慢,與需要慢的在線教育有天然的不同。尤其是在如今大環境不明朗的情況下,資本越來越短視,愈發沒有耐心。
如果資本依舊在在線教育領域,採用老一套的燒錢換增長,無異於揠苗助長,將給行業帶來惡性循環。
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資本還在繼續綁架在線教育,未來的結果可能會是兩種:
一方面,馬太效應繼續加劇,未來行業裡寡頭將佔據大部分市場。
眼下,全球經濟不算穩定,資本爲了求穩會把大多數錢押在頭部機構上。這種跡象已經在發生:
去年,僅作業幫和猿輔導兩家的融資額,就佔行業總融資的74.6%。
當寡頭逐漸佔據市場後,接下來可能跟之前許多互聯網模式的結局一樣:
燒錢大戰結束,資本入場割韭菜。
在一家獨大、沒有競爭力的市場裡,機構能否自我驅動保證高質量的教學水平,很難說。
畢竟,很多人都在吐槽,美團、滴滴壟斷市場後,服務水平大幅下降。
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在國家的強監管下,在線教育退燒,回到正常狀態。
最近,國家對於社區團購、反壟斷管控的加嚴,透露出一絲信號:
未來,互聯網行業裡的燒錢大戰,將被重點打擊。
事實上,國家對於在線教育的監管,也一直在進行。比如,此前教育部出臺政策,規定教育機構的預收學費不能超過三個月等等。
也許在監管的介入下,在線教育行業才能真正沉下心來。
05
前幾年,某度被資本矇蔽雙眼,在醫療業務上鬧出“魏則西事件”,摧毀了22歲少年的身體。
教育跟醫療一樣,是民生大計同時,也是淨化人靈魂的一項工程。
二者都急不得,更不能被資本推向浮躁的深淵。
人們常說,身體和靈魂總有一樣在路上。
別因爲資本的綁架,讓這句話變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