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獨角獸”IPO提速

近期,自動駕駛話題的火爆,引發了市場對於行業內“獨角獸”企業的關注。自去年以來,國內自動駕駛賽道累計已有多家企業確認或被傳正在推進IPO,涉及自動駕駛整體解決方案、激光雷達、計算芯片以及仿真測試等多個核心技術領域。

多家“獨角獸”闖關IPO

經過多年的“大浪淘沙”,自動駕駛領域已經有不少企業走出初創期,站到了IPO闖關的路口。

7月27日,自動駕駛“獨角獸”企業文遠知行提交在美國通過美國存託憑證(ADR)形式上市的文件。此次IPO將由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中金公司牽頭。公開資料顯示,文遠知行成立於2017年,是全球領先的L4級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計虧損超51億元,其中研發費用近28億元。

據披露,文遠知行已在全球7個國家30個城市開展自動駕駛研發、測試及運營,運營天數超過1600天,形成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小巴、自動駕駛貨運車、自動駕駛環衛車、高階智能駕駛五大產品矩陣,提供網約車、隨需公交、同城貨運、智能環衛、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等多種服務,並同時擁有中國、美國、阿聯酋、新加坡四地自動駕駛牌照。

除文遠知行外,有市場消息稱,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公司小馬智行計劃於今年9月赴美進行IPO,並且已有明確IPO投資意向的機構投資者。公開信息顯示,小馬智行已於今年4月獲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司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擬發行不超過9814.95萬股普通股,並在美國納斯達克或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小馬智行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由彭軍和樓天城共同創立,並在硅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設立研發中心。

除前述兩家“獨角獸”企業外,縱目科技、地平線、黑芝麻智能、佑駕創新等多家自動駕駛產業鏈公司近期也相繼遞交或更新了招股書。

仍處研發投入期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智能駕駛賽道火熱,但目前大多數闖關IPO的相關企業仍處於研發投入階段,其盈利能力仍需市場檢驗。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文遠知行分別實現營收1.382億元、5.275億元、4.018億元,對應淨虧損分別爲10.073億元、12.985億元、19.491億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503億元,淨虧損8.82億元。

虧損不斷擴大的背後,是鉅額研發投入。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文遠知行的研發費用分別爲4.432億元、7.586億元、10.584億元、5.172億元(2024年上半年),三年半累計達27.78億元,佔虧損額的54%。文遠知行表示,他們將研發投入專注於自動駕駛技術的測試、試驗和商業化,擴大研發團隊並投入更多資源來提高技術能力。公司還承諾其研發費用將會持續增加。

與文遠知行境況相似,由於研發投入巨大,地平線同樣面臨較大虧損。2021至2023年,地平線分別實現收入4.67億元、9.06億元、15.52億元,年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82.3%。但同期,地平線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爲11.03億元、18.91億元、16.35億元。其中,同期研發投入分別爲11.4億元、18.8億元、23.66億元,分別佔同期收入的245%、207.6%及152.5%。

此外,佑駕創新、縱目科技、黑芝麻智能等企業目前也未實現盈虧平衡,部分企業的虧損還有持續擴大之勢。

行業投融資活躍

近期,自動駕駛企業持續受到資本關注,該領域內的相關投融資活躍。今年5月,英國初創公司Wayve官宣獲得10.5億美元融資,自2021年上半年以來全球智駕融資市場進入低迷期的情況下,這筆鉅款被認爲是投資者信心迴歸的信號。

從國內市場來看,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國內無人駕駛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147起,高於去年同期。從融資事件輪次來看,A輪融資和天使輪融資佔比最高,分別佔到了46%和33%;B輪和C輪融資分別佔比14%和7%。

業內人士認爲,這些投融資活動充分顯示了資本市場對無人駕駛技術的信心與看好。資金的涌入,爲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測試和商業化落地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中金公司認爲,自動駕駛行業投融資表現幾度沉浮,背後折射出市場對其商業化落地的擔憂。如今,得益於地方政策與產業端的共同催化,自動駕駛出租車近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短期來看,政策支撐和降本路徑的探索有望催化產業擴張。長期來看,自動駕駛出租車商業化還需要技術、成本、生態、監管等多位一體的推動。

對於自動駕駛的商業化前景,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陳禮騰認爲,未來隨着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自動駕駛技術與新能源、物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相結合,將推動整個交通行業的變革升級。自動駕駛技術與智能城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相結合,或將加速優化城市交通流動性、減少交通擁堵和提高能源效率,爲自動駕駛技術提供更加廣闊的應用場景和發展機會。( 中國證券報記者 齊金釗)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