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自省,推動青春之舟遠航

楊維立

連日來,隨着各高校陸續迎來新生入學報到,大一新生們進入象牙塔後有了新身份、新角色。這屆大學新生是如何看待“大學”的?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333名2024級大學新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6.9%的受訪新生直言更加自律自省纔能有更多自由,50.1%的受訪新生認爲大學仍需努力,得過且過成不了“金子”。

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乾的地方。如今,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各高校對學生的學業要求越來越嚴格,“混文憑”早已經成爲過去式。令人欣慰的是,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從跨入大學校門開始,勤奮學習、銳意進取,在嚴格自律中不斷走向獨立、走向成熟,迎來更加開闊的人生。

現實中,也有少數大學生不能適應新環境,出現了厭學、迷茫等現象。有的人過起了“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的日子,把寶貴的時光用來睡大覺、打遊戲、談戀愛上,在渾渾噩噩中虛度光陰。從媒體報道看,包括“雙一流”高校在內,每年都有學生由於成績差、學分不達標等原因被勸退學,由此折射出的缺乏自律性等問題,值得新生們引以爲戒。

在今年的各高校開學典禮上,校長們推心置腹、有的放矢、語重心長的致辭,不僅讓新生們收穫頗豐,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共鳴。比如,清華大學校長李路明希望同學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樂於學習他人的長處,善於改正自身的過失”;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喬傑寄語廣大新生:“我們沒有捷徑,只有拿出萬分的刻苦努力、堅定決心,才能夠堅持到最後,學有所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王雲鵬叮囑同學們“專注投入,做好減法,摒棄雜念、心無旁騖才能臻至未知”……儘管校長們致辭的內容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都蘊含着對同學們自律自強的共同期待,都充滿了鼓舞士氣、催人奮進的力量。

好的榜樣,是最好的引導;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說服。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院士每天早上7點進實驗室,一直幹到晚上11點離開——這樣的作息時間,他堅持了20年。魔鬼般的自律,讓薛其坤有了一個比“院士”還要響亮的名號——“7-11”。他憑藉着“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專注和堅忍不拔的意志,用獻身科學、報效國家的不懈奮鬥,鑄就了輝煌的科研成就。用知識改變山區女孩命運的“燃燈校長”張桂梅長期忍受病痛折磨,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嚴格自律。她用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照亮了山區孩子們的求學之路,詮釋了一名優秀人民教師的偉大。薛其坤、張桂梅的故事,是無數榜樣模範和先進人物的縮影。

近年來,中華大地上層出不窮的榜樣模範和先進人物,用行動詮釋着自律自省的可貴品格。他們的事蹟和精神啓示人們:自律的效果並非立竿見影,而是在日積月累的堅持之後,逐步顯現出來的。廣大新生應當見賢思齊、見賢思進,認真修好自律這門必修課,儘快收拾好心情,調整自己的心態,以昂揚向上的姿態砥礪前行。堅持以自省爲鏡鑑,時常審視自己的行爲,持續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願每一個懷有夢想的學子都能以自律爲帆,自省爲槳,讓勤奮學習成爲揚帆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爲青春搏擊的能量,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推動青春之舟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