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論”在歐洲崛起:沒有美國的北約,需要付出多少代價?

特朗普與呂特微笑握手

當地時間11月22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與北約新任秘書長呂特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棕櫚灘會面,兩人微笑握手的照片成爲焦點。然而,在歐洲的國防部門內部,卻瀰漫着一種陰鬱的情緒。在美國大選後的幾天裡,歐洲國家的國防官員和防務產業高管齊聚布拉格的會議上,最樂觀的評價是竟是:特朗普“不可預測”,其他評價可見有多悲觀。

據報道,隨着特朗普第二任期即將開始,歐洲的安全危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重,“自強論”在歐洲逐漸崛起。

歐洲主要的擔憂是,特朗普偏向單邊行動,並將政策重點重新轉向其他地方,可能導致華盛頓減少對盟國的承諾,特別在歐洲面臨潛在俄烏衝突威脅擴大的情況下。

有觀點認爲,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如果決定退出北約,那這個組織將形同“紙老虎”。

意大利政治學者安德烈亞·洛卡泰利稱,批評者警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歷史上最持久的軍事聯盟,可能終結。一位歐洲高級安全官員承認:“無論如何,歐洲人將不得不承擔更多的(國防)負擔,問題是這將是一個受管理的過程,還是一個混亂的過程。”報道指出,如果美國突然減少其在歐洲的安全存在,北約將面臨三個廣泛的問題:該做什麼?先做什麼?以及這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能獨立嗎?

北約“新部隊模式”難擺脫美國依賴

從紙面上看,北約軍事聯盟的準備從未如此充分。自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東歐部署了更多部隊,商定了非常詳細的軍事計劃,並簽署了北約所謂的“新部隊模式”——需要在不到10天內部署超過10萬軍隊,這比北約2022年前的計劃人數多兩倍、時間快5天。不過,如果沒有美國的軍事能力和領導力,歐洲是否能夠做到這一點?

“現在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對自身安全的擔憂比以往更爲強烈,我認爲其他人都明白這一點。”另一位歐洲高級官員表示,“現在是(歐洲北約)領導人坐下來思考他們需要做什麼的時候了。這會很難嗎?……哦,是的,這將非常非常困難。”

英國傳統上是北約中僅次於美國的重要角色,但英國國防大臣希利表示,其軍隊已被“掏空”。法國擁有北約中第二重要的武裝力量,但其軍事儲備薄弱。至於德國,這個潛在的大陸最大軍費支出國,其軍事現代化因憲法支出限制而受阻。

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國防與軍事分析負責人詹姆斯·哈克特最近指出,隨着歐洲國家努力實現“新北約部隊模型”的目標,穩定性將在這些努力中發揮核心作用,“政策的持續關注、合同的持續履行以及資金的持續投入,都是激發國防工業信心的必要條件。”

分析師斯特林格說:“這就是‘乏味的戰爭’。像彈藥儲備、運輸和後勤這樣的東西,它們才真正重要,但幾乎沒有歐洲國家能做到規模化處理這些事務,除了美國。美國的軍事霸權領導力拉動了歐洲國家。”

圖爲北約軍演(資料圖)

能統一嗎?

援烏炮彈型號引發系列問題

有分析稱,首先,現今歐洲分散化的防務產業需要重新整合。根據麥肯錫的數據,在戰鬥機、坦克和驅逐艦等11類主要武器系統中,美國有32種版本,而歐洲有172種版本。又例如,得到歐洲援助的烏克蘭軍隊需要處理超過12種不同類型的155毫米炮彈,並且經常需要根據不同的版本調整火炮。

“歐洲防務產業的重組迫在眉睫,平臺種類太多了。”意大利工業巨頭Fincantieri的首席執行官皮耶羅貝託·福爾吉耶羅表示,這種分散的武器體系不僅拉高了成本,還限制了各國之間的互操作性。

其次,避免歐洲成員國間的分裂並促進團結也非常重要。有預測認爲,如果美國退出北約,誰將擔任北約最高指揮官這一職務,可能會引發激烈爭議。這一職務一直以來都是由美國人擔任。

在最近的一些指揮決策上,歐盟成員國之間甚至已經出現了摩擦。最近歐盟各首都正在就第三國防務承包商(如英國、挪威或土耳其的企業)是否可以參與擬議的聯合採購協議或共享平臺進行談判。法國主張第三國防務企業可以獲得約三分之一的國防採購基金,而這一立場與其他歐盟成員國的意見不一致。

能走多遠?

歐洲防務如何破解資金與裝備難題

實現歐盟成員國增加國防開支的目標也是一大挑戰。根據北約的數據,歐洲盟國自2022年以來將國防預算增加了近三分之一,達到了4760億美元。截至今年6月,北約32個成員國中已有23個國家實現了將國內生產總值(GDP)2%用於國防的目標。

然而,其他成員國是否能夠實現這一目標仍不確定。由於許多歐洲成員國面臨較高的公共債務,預算也較爲緊張,醫療和教育預算往往優先考慮,是否能夠按時達到國防開支目標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即使所有成員國都達標,但就如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所說,僅靠2%的目標“還遠遠不夠”,“我們在防務上投入越多,未來發生衝突的風險就越小”。

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直言歐洲需要在防務上投入越多

當地時間11月25日,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羅布·鮑爾表示,實施北約新防禦計劃需要北約盟國的國防開支更接近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而不是2%。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國防經濟高級研究員費內拉·麥克格蒂對此表示,這一增長水平非常迅速,並且明顯表明歐洲戰略環境正在惡化,全球軍備競賽進一步加劇,引人擔憂。

另據分析稱,想要完全取代美國,要付出的軍事資金代價相當於歐盟GDP的約0.3%。最近領導英國國防部一支負責評估英國軍事實力的單位的牛津大學學者羅布·約翰遜說,英國和歐洲“負擔得起”,儘管“這將是一個特別困難的決定,因爲大部分設備將不得不從美國購買”。

也有觀點認爲,最終沒有美國的北約將難以應對安全危機。美國提供給北約的許多軍需物資是無法替代的。有分析指出:“資金是政治問題,可以解決,但美國擁有的這些軍事裝備是無法替代的,這纔是關鍵問題。”

紅星新聞記者 鄧紓怡 綜合央視新聞(宋亮)等

編輯 潘莉 責編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