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要去一趟安徽吧!

安,定也

徽,善也

單看這兩個字

就是滿眼的吉祥美好

而更多的精彩

在字面含義的背後

地跨南北、沿江通海

這兩個字裡有着大開大合的跌宕

山水形勝、人文薈萃

從古至今延綿不絕的

是這裡的獨特韻味

安徽

這是一片當得起細品的土地

來吧!

我們一起穿越安徽

傳奇啓程

觀止

“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遍覽名山大川的徐霞客

把最高的讚譽留給了黃山

是啊,誰能不爲黃山傾倒呢?

這可是無數人口中的“天下第一奇山”

波瀾壯闊的峰海里

姿態蒼勁、翠葉如蓋的奇鬆傲立

惟妙惟肖、意趣盎然的怪石點綴

變幻莫測的雲海是旅人夢寐以求的仙境

等一場日出,奔赴一場雪

落一年四季,這裡都值得

地理地貌融合中國南北差異

安徽讓人歎爲觀止的風光何止一個黃山

長江奔流,淮河不息

中國兩條重要的水系將安徽一分成三

淮河以北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

平坦肥沃

長江淮河之間

丘陵起伏,河湖縱橫

皖南多山

羣峰競秀,層巒疊嶂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

這是白居易筆下的天柱山

“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這是李白“相看兩不厭”的敬亭山

在琅琊山

歐陽修寫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記》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美與震撼被收藏進詩句

歷經風霜的山巒千年聳立

八百里奔騰澎湃是皖江的心跳

萬千波濤瀾層疊是巢湖的元氣

這裡的水不缺浩浩湯湯的氣勢

而更觸動人心的

可能是深山裡那一片水深碧綠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因爲唐朝一場著名的送別

桃花潭就這樣火了千年

對山水的嚮往

已足夠牽動一個人的念想

而更驚豔的相遇

是沿着時光流轉

邂逅徽韻皖風

癡絕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現在的我們也許很難體會

明代大戲曲家湯顯祖寫下這句詩時的心境

但這恰如其分的兩個字

卻正正好撞上我們心底的柔軟

驚歎、嘉許、神往、依戀……

想到這裡

千萬種情愫繾綣

千萬種都是“癡絕”

倚山面水、黑瓦白牆

遠看是絕美的水墨圖畫

走進就是夢裡老家

古深巷,小石橋,浣衣塘

青石板,馬頭牆,雕花窗

清流從門前潺潺而過

裊裊炊煙裡雞犬相聞

人的建築智慧與自然的秀麗精緻

就這樣被鐫刻進磚雕、石雕、木雕的紋路里

融合在民居、祠堂、牌坊的錯落中

最妙是雨天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雨落在了徽州,纔算落對了地方

撐一把傘漫步悠長又幽靜的雨巷

雨聲與漣漪作韻腳

人便是一句清麗的詩行

“癡絕”

是一夢煙雨裡的無限思量

也是一飲一啄間的大雅學問

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

深得這學問的精到

臭鱖魚、毛豆腐、刀板香、

問政山筍、無爲板鴨、胡氏一品鍋……

重油重色重火工

食材要鮮,鹽要下足

賣相要漂亮

才能造就濃郁醇厚的舌尖享受

大快朵頤後來杯好茶正合適

關於中國十大名茶,說法很多

然而兜兜轉轉安徽總是其中的主角

黃山毛峰細扁微曲

狀如雀舌,香如白蘭

六安瓜片直順完整

葉邊背卷平攤,色澤寶綠潤亮

有“紅茶皇后”美稱的祁門紅茶

湯色紅豔明亮,滋味鮮醇雋厚

還有太平猴魁、敬亭綠雪

霍山黃芽、涌溪火青……

沏上一壺

看着葉片在水中舒展

日子也在浮浮沉沉中安靜下來

用心經營生活

是安徽人的智慧

出發去遠方

他們也有足夠的學識與膽魄

去經綸世務

振筆

“能振筆爲古文詞者,代有傳人”

這是清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

對自己家鄉安徽桐城的形容

這不是過譽

甚至可以說表述十分克制

因爲到了乾隆年間

下面這樣的說法已經廣爲流傳:

“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

桐城派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

地位顯赫的散文流派

因其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的

籍貫均爲桐城而得名

桐城派講究義法,提倡義理

要求語言雅潔,反對俚俗

文統的源遠流長

文論的博大精深

著述的豐厚清正

使得桐城派統領了清代文壇200餘年

自康熙年間延綿至清末

桐城文風遍及全國

說起來

安徽人做好文章

是有天然優勢的

筆墨紙硯這文房四寶

安徽個個出名

宣紙光潔如玉

徽墨一點如漆

徽筆尖、齊、圓、健

歙硯堅、潤、細、膩

振筆疾書

有時是揮灑胸中的快意瀟灑

有時則是反求諸己的思考與體悟

這個叫做“六尺巷”的典故

主人公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一代名臣張英

史志書記載

張英在桐城的家人

曾與鄰居吳家發生宅基糾紛

張家人給張英寫信求助

張英收信後回詩一首:

“一紙書來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人收信後豁然開朗

主動退讓三尺

吳家人深受感動也退讓三尺

兩家各退三尺

從而合成了大名鼎鼎的“六尺巷”

“和”是徽文化的鮮明氣質

禮讓和諧的處世哲學背後

是有容乃大的胸襟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情懷

當退自然要退

而該進的時候安徽人身上

有的是不怕難、不懼險的拼勁與闖勁

先行

背起裝滿貨物的行囊

跋山涉水、長途販運

這是明清時期無數皖南人的日常

山多地少靠種田無法生存

那就索性出去碰碰運氣

安徽人是經商的行家裡手

明清時期徽商“亦賈亦儒”

稱雄中國商界

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

“敢爲天下先”

是刻在安徽人骨子裡的

46年前鳳陽小崗村

“大包乾”猶如一聲驚雷

掀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幕

從當年的中國第一臺VCD

第一臺微型計算機

到如今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

全球最薄0.12毫米觸控玻璃

一項項“第一”

串聯起奮進的足跡

就在你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

安徽省會合肥市西郊的一座半島上

着眼於全人類未來的核聚變能源研究

正在進行

這是中國有“人造太陽”之稱的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

匯聚“超高溫”“超低溫”“超高真空”

“超強磁場”“超大電流”等尖端技術於一“罐”

用來模擬太陽的核聚變反應機制

同樣是在合肥

短短几百米長的雲飛路家喻戶曉這

裡被人們稱爲“量子大街”

匯聚了幾十家量子企業

量子計算機

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

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

你能聽見世界量子產業的新脈動

以科技創新爲引領

安徽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

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正蓬勃發展

風起江淮

未來可期

總要去一趟安徽吧!

山水天地間,人文絕勝處

入眼即風景,入心是人生

來源: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

作者:董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