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減壓 民團籲推整建型社宅
民團認爲,政府興辦社宅強調新建,成本當然高,應盤點現有閒置榮民宿舍規畫「整建型」社宅。圖爲臺北市東明社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央和地方猛拚社會住宅數量,政策陷入「不親民宜居」困境。學者認爲,社宅不該只強調蓋多少戶,應迴歸怎麼樣幫助弱勢,有效率、公平分配纔是重點。民團認爲,政府興辦社宅強調新建,成本當然高,應盤點現有閒置榮民宿舍規畫「整建型」社宅,提供業者「以修代租」,釋出租金更便宜的社宅,對民衆更有幫助。
副總統賴清德選舉期間在一場與大學生座談場合喊出八年再蓋十三萬戶社宅政見,有女學生吐槽「你過去市長任內未完成任何一戶」。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認爲,每次選舉,大家都想討好年輕人,結果住宅政策變成扭曲的政治籌碼,真的很荒唐。
張金鶚認爲,中央到地方都聚焦拚蓋社宅,導致住宅政策淪於狹隘的數字比拚,解決弱勢家庭的居住問題才應是政策核心,社宅若以現況四成弱勢、六成非弱勢比例顯然行不通,蓋房子很貴、政府又補貼很多,應該大部分是要給弱勢住纔對。
社住盟研究員廖庭輝認爲,目前不管中央、地方都是朝「新建型」社宅興辦,就是一塊空地從無到有,成本當然貴,應雙軌推動「整建型」。以北市爲例,和平東路有國防部單身榮民宿舍,目前榮民年紀最輕九十三歲,未來若經整修可做爲租金更低廉的社宅,尤其全臺類似國防部、縣市的公有閒置宿舍相當多,政府應更積極盤點。臺灣社會福利總盟秘書長孫一信也認爲可盤點國產署現有閒置空屋,提供業者「以修代租」。
廖庭輝說,目前政府都是用「身分別」訂租金,但同樣的身分別有的收入兩萬八,有的收入五萬多,若繳的租金一樣,相當不合理,還有人實爲弱勢卻拿不到社福身分,也會被社宅排除在外。
廖廷輝認爲,時代力量長期關注居住正義,提出囤房稅黨版法案、檢討預售屋制度,也主張打破租屋黑市、推動租賃實價登錄,社宅部分主張應制定「可負擔分級租金標準」,提升弱勢保障比例,建議執政黨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