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關頭 三方案促藍白合
(合成圖/本報系資料照)
藍白合還有戲嗎?還是隻剩下雙方共寫一場拖棚歹戲,最終破局再歸罪對方?爲了看見政黨輪替,下架獨裁貪腐,面對升高臺海戰爭風險的民進黨,有識之士只能「未到絕望,絕不放棄」。觀察雙方多個回合交鋒,我認爲還是有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的可能,雖然機會正在一天天流逝,我還是想提出最後關頭可能促成藍白合的三個具體建議。
第一,侯友宜應該勇敢接受以「全民調」方式和民衆黨決定誰正誰副,但柯文哲也必須讓一步,承諾無論民調結果,都會接受兩人以一正一副的方式參選。接受「全民調」侯友宜一定輸嗎?未必,但是隻有兩人都有機會在整合中勝出纔可能成局;兩人同組參選就一定贏嗎?未必,但這是下架民進黨的最好機會。
第二,對於「全民調」的遊戲規則,如果再來幾回合「黃金」式談判,恐怕又是互不相讓。我的具體建議是,雙方各自提出對民調遊戲規則的想法,最終規則可由雙方各推3位具民調專業、未具公職黨職或選辦職務的學者共組委員會決定。雖然學者也可能陷入僵局,但學者受民調學理訓練的一定約束,要比有「鷹派」壓力的候選人代表更可能商定出合理的遊戲規則。
一個不遠的例子是,2022年地方選舉,我參與一羣學者組成的「民調透明百科」計劃,學者們藍綠白各種背景都有,但基於民調專業,仍能形成高度共識。
第三,藍白合不能只談正副手,也需對未來如何「聯合執政」有一定共識。但現階段談具體職位分配難度高,社會觀感也不佳,你看賴清德早就提前給藍白安上「權力分贓」的大帽子。因此,藍白除必須在「爲何應該政黨輪替」上形成若干共同意見,訴求選民藍白是「理念結合」,也應和選民溝通,臺灣過去贏者全拿的政治運作是造就今日民進黨「民選獨裁」的重要原因。「聯合執政」對權力的合理分配和平衡,既是好的,也是必要的。
我認爲藍白談「聯合執政」,現階段並不需要直接討論具體職位問題,而應達成一項共識:未來執政團隊兩黨的組成比例,將根據兩黨在立院的席次比例決定,並依席次高低由兩黨推舉人選擔任正副閣揆。這當然有利於區域基層實力雄厚的國民黨,和民衆黨在不分區達成配票協議,共同讓席次極大化。
這樣的安排既符合柯文哲所說國民黨是未來執政「主力」,國民黨也尊重民衆黨發展空間,這樣的執政合作也更符合柯文哲主張的「內閣制」精神。
比起藍白這段期間的各自出招,這3項具體建議應屬具體可行,維持了公平性,也沒有任何一方必定吃虧,但能否成功關鍵仍在侯友宜和柯文哲兩人的一念之間。(作者爲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