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賺錢央行1》盈餘上繳國庫2千億沒犯罪 專家:帶來微笑也夾雜眼淚
11月初,央行總裁楊金龍(左)在立院答詢,就前副總裁許嘉棟質疑「央行上繳盈餘讓臺灣付出代價」論點,反駁說「我繳庫犯罪嗎」。(圖/黃鵬傑、劉耿豪攝)
11月9日,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立法院一句詢答,「我繳庫2千億是犯罪嗎?」使得央行「利率匯率雙低」政策是否扭曲臺灣經濟,讓民衆付上高房價、低薪、貧富差距代價的爭議,再受關注。CTWANT記者採訪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他直言「央行升息太少」,臺灣通膨較嚴重;另一位經濟學家形容,央行雙低政策「帶來微笑,也夾雜眼淚!」
央行9日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業務計劃及營業預算資料,預計2024年度繳庫2000億2706萬元,較2023年的1800億元增加近200億元,創下2010年來以來14年新高,爲央行27年來次高,累計央行總裁楊金龍2018年上任以來至明年,七年繳庫將逾1.26兆元,維持央行向來表現。
央行超級會賺錢,不但打贏臺灣金控業者,還冠居全球央行,爲國庫挹注龐大的財源,這樣有錯嗎?爲何近年來不斷被學者專家質疑?
前央行副總裁的許嘉棟曾拆解央行的獲利模式,央行主要收入來源是「利息收入」,也就是以外匯存底投資美國公債等收益,主要支出有二,一是「利息費用」,也就是央行發行定存單從市場收回新臺幣所支付的成本,二是預期新臺幣升值外匯存底恐出現的「匯兌損失」提存準備。
依此,許嘉棟解釋,央行創造盈餘需要四條件:外匯存底要更多、定存單發行量不能多、定存單利率不能高,且要阻升新臺幣匯率;而這四條件,央行都有相當程度的政策操作空間。
依央行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逾5610.8億美元,113年預算報告中揭露的營業總收入逾4125億元,其中因外幣資產利息收入增加等來到3717億元佔九成;營業總支出2372億元,其中利息費用1917億元居冠,其次爲各項提存366億元,收支相抵後盈餘1753億元,扣除提存法定公積350億元,連同前年度累計盈餘598億,共計繳庫2000億元。
由於央行明年盈餘繳庫創14年新高,再度引起專家學者及民代關注。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日前發聲,多年來,一個暴賺的央行,讓臺灣人付出「資產價格失控、偏低新臺幣匯率不利進口、間接損害國民福祉、所得與財富分配更趨惡化」四大代價,呼籲臺灣經濟需要「轉骨」,立委吳秉叡、林楚茵也援用此一論點,質疑央行的利率匯率「雙低政策」,在立法院質詢楊金龍。
不料,楊金龍罕見地高分貝反駁說,「根據央行法完成四項目標」「央行沒有失職」。依央行法第二條,這四項目標是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之穩定,並於上列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之發展。至於盈餘上繳國庫,則在央行須完成預算、決算的工作範圍內。
楊金龍說,央行若因繳庫多導致發生金融危機,來懷疑央行失職,「我可以接受」,但這20年央行都達到經營目標,「我多繳國庫,難道是種犯罪嗎?」
嚴格說起來,盈餘上繳國庫雖非央行的主要任務,也是執行預算、決算的工作範圍,從1998年彭淮南升任央行總裁後,每年上繳國庫的成績單最耀眼,20年任期中上繳盈餘逾3兆元,2010年起的連續八年,還創下年年上繳1800億元、佔政府歲入約一成的紀錄,楊金龍升任總裁後,也「彭規楊隨」。
也因此,引起專家民代憂慮,央行上繳國庫的「任務」,恐影響利率匯率決策的獨立性,恐扭曲臺灣經濟發展。
央行的匯率政策,常被學者專家討論爲「重出口,輕內需」。(圖/CTWANT資料照)
對此爭議,一名經濟學家告訴CTWANT記者,「帶來微笑同時,也夾雜眼淚!」「低匯率政策雖有助於出口,進口成本相對貴,臺幣貶或升,到底帶給臺灣產業甚麼發展?」
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則更關心通膨議題,「我覺得臺灣通膨問題比較嚴重,這對所得相對較低民衆非常有感,央行升息不夠快,所以應該考慮增加升息的速度,來抑制通膨。不過,因爲經濟成長率放緩,所以利率政策也應該考慮這個問題。」
立委郭國文告訴記者,「央行曾預測CPI低於2%,我提出質詢,央行不用任何作爲就可以讓CPI符合通膨門檻?總裁難以回答,結果該年的CPI超過2%。」在盈餘繳庫的任務上,央行年年拿滿分,面對經濟民生議題上,顯然學者專家及民代認爲央行還要再努力。
根據央行預算報告強調,央行以穩定物價及促進金融穩定爲主要營運目標,營運特性須考量總體經濟面,盈餘受國內外金融情勢影響甚鉅,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外幣資產運用收益爲央行營業收入主要來源,影響收益之各項因素,包括營運量、主要外幣利率及匯率,均非央行所能完全掌握;另營業支出則受本行沖銷性措施以及國內利率調整變動影響,因此,亦具有不確定性,此爲各國央行面臨的問題。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