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觀光直升機,乘“空中出租車”……低空經濟已“起飛”

坐觀光直升機“兜風”,乘“空中出租車”出行……曾經只出現在科幻片裡的場景,正逐漸走進你我的生活——低空經濟已經“起飛”

你發現沒,天空越來越“忙”了。

深圳商場,無人機有序升降,外賣“從天而降”;青島平度,農民使用植保無人機播種撒肥,管理農田省時省力;安徽黃山,運載無人機從空中將物資送上山……越來越多的無人應用場景,走進了你我的生活。這背後,是地面監視、通信、導航設備和低空空域管控系統,以及無人機、通航飛機等航空器的合力“振翅”。

前不久,相關部門聯合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鼓勵地方政府將低空基礎設施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加強與城市運輸系統連接。

在城市土地資源見縫插針的情況下,如何將1000米以下的空域資源充分利用起來?

這不,城市三維立體化交通網上新了。伴隨螺旋槳的低鳴聲,可載5人、巡航速度可達200公里/小時的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從深圳蛇口郵輪母港緩緩起飛,無需傳統機場和跑道,僅20分鐘就能飛抵珠海。而目前,這段跨城之旅,開車要將近3個小時,坐船也得1個多小時。

據介紹,這是全球首例eVTOL跨海跨城飛行,在獲取適航證後,預計2026年開啓載人飛行。

飛起來,更要飛得安全。從坐觀光直升機“兜風”,到新增“空中出租車”航線,再到開展城市空中交通試點,如何爲點密、量大、分散的低空飛行提供安全保障?

今年年初,中國電科28所的萊斯信息中標了安徽省新技術融合應用低空飛行服務平臺項目。

據瞭解,該項目採用多源異構數據融合、量子安全等新技術,建設集飛行態勢監視、航空空域管理、飛行計劃管理、航行情報、氣象情報、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等功能於一體的低空飛行服務平臺,能夠對低空飛行活動進行有效感知和有序管理。

“我們不斷優化系統空域規劃、飛行安全保障等功能,加快低空飛行服務軟件研發進度。”該項目專家蘇祖輝介紹,項目建成後,將充分賦能當地的低空飛行保障,提升飛行運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這個點位高度合適、遮擋少,適合布控。”這是中國電科36所高級工程師李華在現場指揮反無人機團隊確認控制點的佈設,以提高發現概率、定位精度和處置效率。

“杭州亞運會期間,我們在各比賽場館和機場等重點設施周圍佈設無線電及導航偵測干擾設備,並綜合雷達、光電等技術手段,構建了全方位的無人機反制系統。”李華介紹,該系統具備智能識別功能,能夠迅速識別目標無人機的型號、飛行軌跡和意圖,並通過高精度傳感器和算法分析,快速精準鎖定目標無人機。

新科技生根發芽,新場景撲面而來——

江蘇南京,“一中心兩平臺多場區”的低空經濟產業架構已經形成,30家無人機產業相關企業聚集在此,涵蓋研發設計、製造組裝、培訓考試、運營服務和行業應用等多個產業鏈環節。

廣東深圳,面向全球的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正在穩步推進,國內知名eVTOL廠商紛紛進駐,一座標準化建設的城市空中交通運營示範中心已落地深圳寶安。

低空經濟賽道上,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中國民航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已有超126萬架無人機,同比增長約32%。2023年,民用無人機累計飛行超2300萬小時。低空經濟已經“起飛”。

(本報記者 崔興毅 本報通訊員 韓一銘)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