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時光機到30年前萬客隆 回到東區倒店潮租金是原罪?

萬客隆風光一時,現在也已進入歷史塵埃。(圖/工程業者提供)

記者陳韋帆臺北報導

近日東區傳出倒店潮,幾乎所有風向指向租金過高」而造成倒店,綜看臺灣30年開店、倒店歷史,從「萬客隆、樂利杯、50元pizza」等,到最近一次東區永福樓、捷運市府站旁金礦咖啡原因似乎都指向一個共通點,就是租金成本,但會倒店就是因爲店租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表示,商業本就是有周期,將問題全歸咎於租金太過沉重。

臺灣大賣場始祖,1989年來自荷蘭的萬客隆,在桃園第一間賣場風光開幕,採取會員制,就如同現在的Costco,非會員不得進入購物,徐佳馨說,對於當時而言,擁有一張萬客隆的會員卡,是何等炫耀至極之事。

當時全臺包括臺北、高雄、桃園、臺中、臺南嘉義等,全盛時期開了11間分店全部設置工業區內,當時內湖單店營業額就高達近60億元;歷經14年風光,期間面對家樂福大潤發等等的競爭,面對對手設立在市區、殺價比價,萬客隆轉趨保守,選擇顧好原有的歐洲市場,到2003年後停止營業。

自萬客隆至今已30年,期間還有樂立杯葡式蛋塔、50元pizza,到近年的蛋塔工場班尼路等店,紛紛在臺灣消費市場中熄燈,一切都歸咎於店租?但萬客隆位於工業區設點,租金邏輯上應比設在市區的競品來的低纔對,但仍然倒閉。

徐佳馨舉例,「全聯」就是最典型案例。全聯的前身就是早期的「軍公教」,當時必須要軍人補助證才能入內購物,且內部商品十分便宜,甚至煙品都可免稅,但爲何又會變成現在的全聯?

就是因爲隨着時代潮流改變,徐佳馨認爲,商業本就有周期變化,一個產業的興衰與經濟行爲變化難以割捨,綜看各店熄燈原因,多數與商業經營模式策略有關

當然要展店就會有店租,但要把原罪通通歸究於租金過高,似乎過於沉重,在臺灣自由的經濟體制下,市場會決定決定租金高低,不會因爲品牌店面的更替而有直接影響;最後徐佳馨感嘆地說,「生命總會找到出口,不用過於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