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小分隊以秒搏命 陸首艘核潛艦的生死試航
▲解放軍第一艘核潛艦「代號1701」在毛澤東77週歲生日這天下水試驗。(圖/翻攝自中國新聞週刊網)
1974年8月1日的渤海灣畔,大陸首艘核潛艦正舉行交艦命名儀式,「長征一號」的誕生,讓中國成爲第5個擁有核潛艦的國家。然而在交艦前5年的測試時間,最早一批由36人組成的「09小分隊」已經和死神擬好了契約,準備用生命來賭這艘史無前例,代號「1701」核潛艇下海試航成功。 ,
根據中國新聞週刊網報導,在1969年10月,四川樂山夾江縣的「西南水電研究所」迎接了29名新的「發電人員」和另外分發其他地方實習的7人,一起被稱爲「09小分隊」專門要參與「09工程」建設,而「09工程」正是大陸首艘核潛艇的研發工程。這間對外宣稱做水電與半導體的研究所其實是潛艦和動力研究以及核潛艦基地,聚集了當時頂尖的核專家和研究人員,執行極機密的任務。
▲第一艘核潛艇部分艇員合影,政委說是以後立功授獎用,戰士們都覺得不如說是遺像。前排左起:王偉榮、程文兆、龔徐洲,後排左起:郝繼生、劉國順、蔡祥。(圖/翻攝自中國新聞週刊網)
「09小分隊」內29人之中的劉潔清、龔徐洲、程文兆、葉正華和蔡祥在近50年後接受專訪回憶,當時的核潛艇動力反應堆總設計師彭士祿和總校對師李一傳負責教授專業知識,他們常引用核部隊的行話「我是單迴路運行」,每到一地都會說「這是我的最後一站,可能走不出去了」,自我調侃這個任務的未知與兇險。測試核動力的危險性極高,研究人員曾經告知當時年輕的29人,新疆試驗原子彈是在幾十公里以外,而這裡離原子彈只有5米。
▲解放軍第一艘核潛艦正式交艦後,命名爲「長征一號」。(圖/翻攝自搜狐軍事)
這艘「091型」攻擊核潛艇首艇於1968年在渤海造船廠開工,是中國在沒有外援情況下獨立設計建造,所有零部件均爲國產,「9」字頭代表的是核動力。因爲處於試驗階段還屬於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的研究成品,沒有授予舷號,被暫時命名爲「1701號」核潛艇,也有「09工程」的涵義。
1970年12月26日,在毛澤東77週歲生日這天,解放軍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下水了。當時,核潛艦對中國是一片空白,第一艘核潛艦面臨200多項試驗,發生重大事故堪比空難,很可能無人生還。從下水的那一刻起,「09小分隊」不只是和「1701號」相連,也與死神正式成爲鄰居。
1972年上半年某天,長達97米的核潛艇在渤海灣做下潛試驗,在水下高速航行時升降舵突然失靈,還有3米就要撞到70多米深的海底。水手長張琳迅速反應改成手工操作。艦長楊璽下達回舵口令,但舵卻卡住,核潛艇以極大的首傾角度衝向海底。張琳通報升降舵故障,楊璽下達口令同時下令「首主水櫃排水」,艙段軍士長郭富羣迅速徒手轉開二、三十個直徑30釐米的大閥門,主機兵龔徐洲立即在後面倒車,艇首迅速擡起。緊接着中間主水櫃排水,再向首水櫃適當注水,保持首尾平衡,直到艇浮到半潛狀態。最後,近5000噸的潛艇被成功拉回,跳出水面近2米。
▲長征一號退役後停靠泊在青島的海軍博物館碼頭。(圖/翻攝大陸網站)
劉潔清日後和戰友們回憶,很多人都不記得這段經歷,因爲類似的危險瞬間在那段時光裡不勝枚舉,任何的疏失都可能導致艦毀人亡,每個排除危險的動作都以秒計時,猶豫一秒鐘,核潛艇一旦觸底,管道爆裂,上千度的高壓蒸汽涌出,艦內所有人瞬間就變成「拆骨肉」。
▲在青島海軍博物館碼頭的長征一號,作爲人們的紀念,保留了當時09小分隊與死神相搏的歷史軌跡。(圖/翻攝大陸網站)
測試完成的核潛艦「長征1號」在1974年8月正式服役,一直到2016年10月15日退役,經過徹底去核化處理後進駐青島的海軍博物館碼頭,作爲紀念艦留存,供民衆參觀。來來去去的訪客中,也包括了當年的「09小分隊」,在原型的「1701」上航行過與死神相伴的歲月,同樣也化作歷史的痕跡與船艦流傳在民衆的記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