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蹲」掀網路挑戰潮 骨科醫急呼籲:2類人千萬別做

骨科醫師葉文凌指出,若是爲了肌力訓練,大可以透過重量訓練,並透過教練的引導,避免受傷,一般民衆沒有經過肌肉訓練,就直接猛力起立蹲下,「髕股骨關節」平時已承受人體最大的壓力,蹲下時受力再度加大。圖/123RF

「16蹲」近來在網路上相當熱門,更引起挑戰熱潮。健身藝人、舞蹈老師潘若迪本日前也上傳他的挑戰影片,影片中他短時間內「連續、快速」起立蹲下16次,結束後也臉不紅、氣不喘,更說「我60歲、你可以嗎?」不過骨科醫師急呼籲「千萬不要輕易嘗試」,尤其2類人,膝關節更容受傷。

開業骨科醫師盧異光表示,16蹲的快速起立蹲下對肌肉來說壓力相當大,蹲下又站起來的過程中,肌肉得要瞬間收縮到最底,起身時肌肉又要放鬆到最寬,「運動員都要經過暖身才能進行」,民衆千萬不要輕易挑戰。

盧異光指出,沒有充分暖身狀況下,民衆恐怕姿勢錯誤,導致強迫肌肉羣沒有放鬆下不斷進行起立蹲下,即使平常有做肌力訓練都會受傷,何況是平時若沒有肌力訓練的人,前陣子當紅的「科目三」都造成許多民衆受傷前來求診,「16蹲」千萬要小心。

盧異光說,任何年齡層的民衆都不要「一次就挑戰16蹲」,一開始先從1、2次開始,一旦有不適症狀就趕緊停止,循序漸進做好肌力訓練再來挑戰,對關節來說也容易磨損,有些民衆韌帶不好,已有點鬆動,更要小心,千萬不要因爲網路上流行,就衝去嘗試。

「2類民衆非常不適何做16蹲。」臺灣運動醫學會前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葉文凌說,第一類是女性,膝蓋髕骨關節容易向外傾斜,若做這項運動「對膝蓋壓力太大」,第二類則是膝蓋韌帶有受過傷的民衆,都不適合做16蹲。

葉文凌指出,若是爲了肌力訓練,大可以透過重量訓練,並透過教練的引導,避免受傷,一般民衆沒有經過肌肉訓練,就直接猛力起立蹲下,「髕股骨關節」平時已承受人體最大的壓力,蹲下時受力再度加大,更容易受傷,非常不建議民衆做這樣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