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公司融資超56億 跨界造車拉高自動駕駛身價?

隨着更多跨界造車項目的展開,作爲智能汽車技術核心自動駕駛正在迎來新一波投資熱潮。據經濟觀察報記者統計,在近一個月中,已有16家自動駕駛相關企業獲得融資,融資總額超過56億元。這些融資密集到什麼程度?僅6月以來的第一週,就有3家公司相繼宣佈獲得總計超過32億元的融資,其中兩家發生在同一天。而在5月,也出現過同一天有3家企業宣佈完成融資的情況。

6月以來,有3家自動駕駛相關公司獲得的融資金額相對較高,達到幾億甚至十幾億元。且在其中兩家公司的融資中,能看到已經宣佈造車的小米的身影。小米在這麼短時間內相繼投資縱目科技禾賽科技,顯示其欲抓住造車窗口期的急切。今年以來,伴隨着電動化的火熱,多個“跨界造車”企業進入了新能源汽車行業之內。

跨界造車的熱潮直接帶動自動駕駛企業成搶手投資對象。同樣的技術方向下,誰的技術應用落地週期更短,誰就將更有優勢分享自動駕駛市場的“第一杯羹”。因此,自動駕駛技術成爲各路新造車勢力爭搶的第一生產力,同樣是資本市場篤定未來最有前景的板塊。作爲自動駕駛頭部企業,小馬智行估值在過去一年中實現快速翻番,從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1.8億元)飆升至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8.8億元)。

不過,在瀰漫着火藥味的自動駕駛賽場,並不只有頭部企業能夠獲得資本青睞以及大額投資。在距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落地還有很長時間的背景下,資本開始通過多樣化的選擇來投資這個“百家爭鳴”的市場,從激光雷達無人駕駛小車,一些初創公司以及各場景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公司都迎來機遇。

自動駕駛成搶手概念

與之前芯片科技公司突然“鴻運臨門”一樣,自動駕駛初創科技公司也在近期受到資本市場的特殊青睞。6月3日,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縱目科技宣佈正式完成累計金額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1億元)D輪融資,這包括由日本電裝領投的D1輪融資、由同創偉業和高遠資本領投的D2輪融資以及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領投的D3輪融資。6月8日,3D激光雷達製造商禾賽科技宣佈完成超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2億元)D輪融資,領投方包括高瓴、小米、美團,其本融資創造激光雷達行業一級市場的單筆融資額新高。

同樣是6月8日,嵌入式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公司魔視智能宣佈已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博信資本領投,融璽投資、勁邦資本、紫峰資本、接力基金、華宇資本跟投。魔視智能表示,本輪所融資金將主要用於推動L3級自動駕駛的產品化,深化L4級自動駕駛技術研發。

而除了以上三家,根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5月,還有多達13家與自動駕駛、智能網聯行業相關的公司獲得融資。在這13家公司中,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有10家,分別爲宏景智駕文遠知行、仙途智能、易咖智車、智駕科技MAXIEYE、環宇智行、飛步科技、蠻酷科技、安智汽車、智行者。其中有專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公司,也有專注無人駕駛小車研發的公司。通過粗略估算,這10家公司在5月總共完成了超14億元融資。

另外3家爲相應供應商以及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的相關企業,它們也得到了資本青睞。5月11日,激光雷達感知方案供應商“圖達通”宣佈完成6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1億元)的B輪融資;5月25日,V4級新能源超級充電解決方案供應商昇科能源宣佈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5月25日,一站式國際智慧物流在線服務平臺“運去哪”,宣佈完成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億元)D1輪融資。

自動駕駛的投資熱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主要是因爲其被認爲是智能汽車的核心競爭領域。“自動化和電動化天然相關聯,自去年下半年電動汽車市場開始發力,這種好勢頭還在持續發展中,自然而然就帶動了電動化的‘孿生兄弟’——自動化和網聯化。”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不過據記者觀察,資本對不同企業的投資金額有着不小差距,上述14家企業所獲得的融資金額就從數千萬元至數億美元不等。可以看出,融資數額較高的是該領域的頭部企業或者一些已經在爲實現商業化做準備的企業。其中,融資金額最高的是文遠知行,其融資金額達到數億美元。此外,圖達通、運去哪、仙途智能、智駕科技等融資金額也超過億元。

資料顯示,在目前的自動駕駛行業之中,小馬智行、文遠智行被認爲是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頭部企業。目前已公開的資料顯示,在去年2月獲得豐田汽車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6億元)融資後,2016年底成立的小馬智行估值超過了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1.8億元),而截至今年3月,小馬智行共計融資超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3億元),投後估值飆升至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8.8億元),也即不到一年半估值已翻番;文遠智行融資總額超3.77億美元 (約合人民幣24.1億元),獲得融資後估值3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0.9億元)。而融資金額也較高的“圖達通”已有蔚來作爲主要客戶並有技術搭載於ET7上,“運去哪”是國際物流數字化領域內首個完成D輪融資且估值達到獨角獸級別(10億美元)的中國企業。

都是潛在“獨角獸”?

密集的融資消息標誌着自動駕駛賽道爭奪戰已經拉開帷幕,接下來資本可能將持續搶佔進入自動駕駛行業的機會。那麼除了像小馬智行、文遠智行這些處於頭部的企業,什麼樣的企業更有可能獲得資本的青睞?

“在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上,不同的自動駕駛企業都有自己的方案,這些方案沒有對錯和優劣,只要能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就可以發揮他們的價值,受到資本的青睞。”鹿文亮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像仙途智能、智駕科技、飛步科技等,能夠獲得超億元融資很大程度均是因爲在特定的領域比較擅長。

其中,仙途智能主打無人駕駛清潔車,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投入近100臺自動駕駛車輛,集中在國內的一二線城市和海外發達國家,覆蓋1噸-18噸所有環衛車型;智駕科技MAXIEYE選擇從商用車切入,該公司2019年起在商用客車ADAS法規市場市佔率超80%,乘用車上其在今年4月也與合創汽車達成戰略合作以研發L2-L3自動駕駛系統;飛步科技則主打港口自動駕駛技術,打造了一套適用於傳統碼頭的智能水平運輸方案,實現了讓港口自動駕駛集卡車隊在混線環境下實船作業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不少企業均表示自己的自動駕駛水平業內領先,並陸續推出L4級自動駕駛時間表,但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技術要實現商業化落地,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去年11月發佈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給出的自動駕駛車型量產時間表是:到2025年,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技術(L3)的規模化應用;到2030年,實現高度自動駕駛技術(L4)的規模化應用。即實現L4需要大約10年時間。

但由於自動駕駛已被認定是智能電動車的競爭關鍵,該領域仍具備極強的吸金能力。據媒體報道,滴滴自動駕駛也即將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額超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2億元),其中廣汽集團投資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8億元),包括廣汽集團直接投資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億元),廣汽資本旗下基金投資1億美元。若這筆融資被收入囊中,2019年獨立至今,滴滴自動駕駛融資總額將超過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億元)。

“新(入局)的企業主要還是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現在消費者對智能化的認可度快速提升,主流車企都在佈局,如果這些自動駕駛企業能夠和車企合作,增長空間還是很大的。”鹿文亮認爲,自動駕駛的市場規模很大,應用場景較多,沒有哪個企業能夠做好所有場景,因此這個領域未來很可能是百家爭鳴的狀態。

梅松林對此也持有與鹿文亮相似的觀點,他認爲,目前行業正處在從融資熱潮到技術落地的初級階段,而從融資熱潮到技術落地、到裝載到量產車、再成長爲專業市場的頭部玩家,需要一個優勝(參數丨圖片)劣汰的過程。“最終每個專業市場的勝者或說剩者應該不多,但自動駕駛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可以分爲多個專業市場,比如傳感器(又進一步分爲視覺和雷達等)、算法雲計算、高精地圖、芯片、通信技術等,因此也存在較多的市場機會。”梅松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