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中印戰爭打贏了卻自行撤兵 陸退將曝原因竟和臺灣有關
印度軍車通過拉達克(Ladak)班公湖(Pangong Lake)附近張拉山口(Chang La Pass)的資料照。(美聯社)
中印兩國日前邊境衝突造成死傷,導致兩國對立情勢再度升高。陸媒重提1962年中印戰爭往事,並對當時打勝印軍後,卻自行撤兵的原因進行探討。長期在西藏地區工作的解放軍退役將領陰法唐指出,當年毛澤東決定撤兵的原因有3點,而且還和臺灣有關。
《多維新聞》報導,陰法唐表示,1962年中印戰爭中方收復失地後,決定停火併自行後撤的原因有3個:
第一,大陸政府主張通過和平談判的手段解決邊境問題,如果不撤軍,不僅會給尼赫魯以口實,還會使其他與中國存在邊界問題的許多國家心存疑慮。
第二,大陸的主要戰略方向不在西南,而在東南。中國大陸不想與印度陷入一場持久戰,而分散和削弱東南方向的力量,而且印度對中國大陸的根本戰略利益不夠成主要威脅。
第三,大陸不想給美、蘇等國際反華勢力以可乘之機。當時,印軍戰敗後,印度總理尼赫魯寫信給美國總統甘迺迪,要求美國出兵打中國,若中印繼續交戰,勢必給美、蘇以坐收漁利的機會。
陰法唐所說大陸的主要戰略方向在東南,是指1962年蔣中正準備利用大陸大躍進失敗發生大饑荒,和中蘇交惡的國際環境,進行一系列戰爭準備,希望趁機反攻大陸。所以,大陸在1962年6月已調動大批部隊進入福建,同時整備空軍備戰,欲使蔣中正知難而退。所以,在1962年中印戰爭打贏了卻自行撤兵,將軍事力量主要投放在東南沿海遏阻蔣中正發動登陸作戰。